哥倫比亞考卡山谷大學海洋生物學家近日宣布,他們在該國太平洋沿岸巖體中發現了兩個以巖石為食的軟體動物新物種,它們對巖體造成的生物侵蝕是自然侵蝕速度的三倍。
考卡山谷大學海梅·坎特拉教授介紹說,這兩個新物種體長約1至2厘米,都有兩片貝殼,其中一個與食石軟體動物接近,擁有手術刀似的螯足,以此切開巖體并鉆入其中,然后分泌化學物質對碉石進行分解;另一個物種與海筍科接近,其貝殼上長有銼刀般的尖刺,將巖石表面刮為粉末后進行分解。
研究人員指出,這兩種“生物鉆頭”侵入海岸巖體,對巖體內部造成嚴重的生物侵蝕,再加上海浪沖擊、全球二氧化碳濃度升高導致海洋酸性增強等因素,海岸巖體遭侵蝕的速度將不斷加快。初步研究顯示,被該物種侵蝕的礁石消逝度為每年15厘米,而地中海和亞洲海岸巖體的自然消逝速度僅為每年5厘米。
坎特拉教授指出,受新物種侵害最嚴重的地區集中該國太平洋沿岸布埃納文圖拉港至馬拉加灣段,該區域是著名的旅游區,多烽酒店建在沿海的巖體上。長期以來,該區域經常出現巖體塌方,這使得酒店經常經營者每年不得不花錢加固地基。現在看來,這兩種不起眼的軟體動物很可能就是罪魁禍首。
據稱,兩個新物種的活體樣本不久前已經被送到海洋軟體動物收藏最豐富的巴黎自然歷史博物館、柏林自然歷史博物館和華盛頓史密森學會下屬的博物館。經鑒定,目前還沒有任何有關這兩個新物種的記載。坎特拉稱,科學家正在對新物種的生物特征進行全面分析,然后將對其進行命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