紐扣雖小,但卻是人們衣服上所不可缺少的東西,而且還是重要的裝飾品。它的出現,是一項重要的發明。據有關資料介紹,在公元前3000年就有了紐扣。在印度谷的莫亨喬達羅發現了一個用貝殼雕琢成的護身符,護身符上穿了兩個孔,這很可能是當作紐扣的。
從中世紀的晚期起,人們不僅用紐扣來固定東西,而且還用它作裝飾品。在13世紀的英國,衣服用紐扣宋裝飾。紐扣是用一般金屬制作,也有用銀及鍍金材料制作的。
用紐扣扣衣物大約是在14世紀開始的。這時的紐扣用貴重金屬、水晶和玻璃之類的東西制作,多為婦女所使用。在許多服裝上,這些紐扣從肘部一直扣到袖口。
紐扣普及的先決條件,是價格便宜。在18世紀,伯明翰變成了英國制造紐扣的中心。由于產量逐漸增加,機械的效率越來越高,紐扣的價格慢慢地降了下來。此時的紐扣大都是用薄金屬板沖壓而成,在紐扣背面焊上穿線孔。
1807年,一個叫桑德斯的丹麥人又發明了一種制造紐扣的新方法,這種方法是用機械把兩個金屬圓片扣在一起。他的兒子在1825年用比較靈活的帆布凸出背面取代了金屬背面,這樣大大降低了紐扣的造價。
19世紀,制造紐扣的材料多了起來。其中有兩項最重要的創新,即用軟化的牛蹄制作角質紐扣和用一種堅果的核制作紐扣,兩者的造價都十分便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