枕頭從何時開始被人類使用1924年,在南非出土的阿烏斯特拉洛比太可斯的化石頭蓋骨的下面,有碎石敷墊著。這些碎石是作為枕頭使用的,還是具有祭祀的意義,還不太明確,但是,有種觀點認為,它具有最古老的枕頭的痕跡。
現在歐洲人使用的枕頭被認為始于12世紀開始的十字軍東征。在阿拉伯廣被使用的靠墊由十字軍傳到歐洲,后來又使用適合歐洲氣候的材料做成了枕頭。
在寒冷的歐洲,在睡覺時使用暖和的羽毛做的枕頭,可將脊背遮掩嚴實。另外,從床上起來時,枕頭還能起到支撐身體的作用。
形形色色的枕頭
在中國,有陶瓷制的、加入中藥的布制枕頭。還有讓小孩使用的繡上蛇和蝎子等毒性動物的枕頭,據說它可以驅災避邪。這種枕頭有的在正中間開有直徑6~8厘米的孔,這樣做是為了不妨礙嬰兒耳朵的發育。現在一些發達國家提倡的為嬰兒使用的“面包圈枕頭”,與此驚人地相似,由此可見中國古代文化的發達。
日本使用現在這樣的枕頭大約是在明治到昭和初期之間。那以前主要使用的是,在圓桶形的布袋內裝入蕎麥殼或稻谷殼、小豆,再把兩端縫合的“束枕”。在江戶時代,人們為了保護各自的各式發型,還使用在一個小的木箱上放個“束枕”的“箱枕”,這兩種枕頭都是用于脖子而不是用于頭,睡得不夠舒服。
在高溫潮濕的東南亞,當地居民大多使用竹編或藤編的枕頭,它通氣性好,能讓肌膚感到絲絲涼意。除用于頭部的枕頭以外,用竹子編成圓柱形的“抱枕”也在一些地方使用。在日本,一進入濕熱的盛夏,有的家庭也使用竹編或塑料編的枕頭。
在泰國,有把小的三角形的靠墊重疊起來的。“三角枕”,過去這是泰國的貴族白天休息時使用的,現在已普遍為民間所使用。非洲的一些部族和澳大利亞的部分原始部族則不使用枕頭,睡覺時把耳朵貼在地面上,據說這樣可以在睡眠時察知靠近自身的獵物或危險的動物的足音。
枕頭與睡眠、健康
可能每個人都有這樣的體會,當你在沙發或沒有枕頭的地方睡覺時,自然而然會把手放在頭的后部,讓手起到枕頭的作用。
人類的脊椎呈S型,當睡覺不用枕頭時,并且強使身體呈S型,就會引起肩疼或腰疼。要想在睡覺時保持身體自然的S型,那么枕頭就是必不可少的。
睡眠是為了讓大腦休息,枕頭則充當了提供大腦的安全地帶和舒適的睡眠空間的角色。枕頭過高或過低,都可對大腦產生刺激,引起大腦的反應。突然驚醒或難以入睡,或許與枕頭有所關聯,此時對自己使用的枕頭就有重新認識的必要。
飲食、運動、休息(睡眠)可以說是健康的三大支柱,睡眠占去一天約13的時間,在快節奏的現代社會,良好的睡眠是健康的最大提供者。
如何才能取得良好的睡眠?人最熟睡大約是入睡后的90分鐘這段時間,因此,能夠安然入睡的話,就能熟睡,大腦也就特別安定。同時,這與枕頭有著極大的關系,當人在無意識的狀態下,會對支撐著人體控制中心的頭部的枕頭有所反應,舒服還是不舒服就會馬上傳給大腦。同時,依靠著枕頭的頸部又集中有氣管、食道、血流、神經等,枕頭不合適時,頸部的負荷就有可能加大,也就有可能產生健康方面的障礙。
睡覺時枕頭不合適,會增加頸椎的負荷,引發各種各樣的癥狀。
過低的枕頭,由于不能支撐頸椎,增加頸堆的負擔,會成為誘發落枕、肩部勞損的原因。 使下顎上仰的枕頭,致使頭部下沉,頸部伸長,致使血液流向頭部,增加對大腦的刺激,最終導致睡不踏實。由于下顎朝上,口呈張開狀態,容易出現用嘴呼吸和打鼾現象。
不用枕頭睡覺,則容易使頸椎缺少支撐而增加負擔,進而誘發面部浮腫、肩部勞損;而且由于頭部不安穩,還容易引起失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