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有很多年輕人,他們在讀書啪時候總是喜歡打開錄音機或CD機,一邊聽音樂一邊讀書每當這個時候,也許家長就會走過來嘮叨一句:“一心不可二用,看書還聽什么音樂!”那些年輕人只好無可奈何地把音樂關掉。
其實,家長們不知道,音樂對讀書是大有好處的。我們知道,人類所有活動都與人腦分不開。人腦支配我們一切的活動,讀書更離不開人腦。雖然眼下進入了電腦時代,每個人的大腦也比電腦小得多,但它卻比世界上最強大的電腦還強幾千倍。那么,如何開發和利用好我們的大腦來多讀書、讀好書呢?人們經過不懈的研究發現了一種奇妙的東西——音樂。無數成功的實驗證明:如果在讀書的同時放送適當的音樂,就能充分挖掘人腦的許多潛在能力,使我們更加輕松、有效地讀書,這就是音樂讀書法。奇怪地發現,書中的內容對你來說是那樣的熟悉!這些都是音樂帶來的奇妙作用。音樂在讀書時有三個作用:幫助放松,激活右腦接收新信息,幫助將信息移入長期記憶庫中。音樂讀書法能在幾分鐘之內解決你幾個星期想要學到的東西。這是多么神奇的功效啊!
音樂讀書法通過音樂,讓人腦與肌體在美妙的旋律聲中得到放松并集中精力,從而達到提高讀書效率的目的。既然音樂對讀書有這么大的好處,你也許正迫不及待地想知道利用音樂讀書的具體方法吧?別急,讓我們首先從了解人腦的結構開始。大體來說,人的大腦左半部分主要起處理語言、邏輯、數學和次序的作用,可稱為“邏輯半球”;大腦右半部分主要處理節奏、旋律、音樂、圖像和幻想,可稱為“感情半球”。而這兩部分是由3億個活性神經細胞組成的。在這個高度復雜的交換系統中,3億個細胞連接并不斷地平衡著輸入信息,將抽像的、整體的圖像與具體的邏輯的信息連接起來。
在讀書中,如果一個人的大腦兩個半球都能活躍起來,“聯合攻關”,就能減少疲勞,發揮左右腦的潛力,從而提高讀書效率,達到掌握知識的目的。根據上述原理,英國商人、研究員科林·羅斯曾著《快速學習》(AcceleratedleaminS)一書并編寫了數個外語速成課程。他舉了個例子,說明大腦的不同部位能夠以綜合方式共同協作。
大腦的情感中心,是與長期記憶存儲系統緊密地相連的。這就是為什么含有高度情感因素的內容,我們都會最容易地記住,如果歌曲的音樂與個人的情感、愉悅的體驗相連,歌曲的旋律和歌詞就能引起深刻的記憶。因而,發現大腦是如何處理這類信息的,是通向更有效讀書學習的重要鑰匙。W·提摩西·戈爾威曾說過:自然放松但又注意力集中是出色完成各項工作的關鍵。讀書也如此。巴博拉·布朗博士在《新頭腦新身體》一書中也指出;“較慢的心跳會使大腦效率飛躍提高。”
當舒緩美妙的旋律在教室里不斷地回蕩、盤旋時,也在學生們的大腦中反復地縈繞著,“撥動”著他們的心弦,“活躍”著他們的思維,“激發”著他們的想象。學生們閉上雙眼沉浸陶醉其中,用心靈去“體會”,用音樂形象去記憶。那從旋律中飛出的靈感,那從想象里洋溢的情趣,都會讓靈魂顫動。這時,再把課文放在一邊,學生們的頭腦中就會浮現出各種景象:在神秘幽靜的山間,在清新淳樸的鄉村,在華麗高雅的劇院……那些生僻、古板的單詞,變成了一個個生動活潑的小精靈,不斷地在腦海里跳躍、閃現……在愉快的形象思維中,學生們不知不覺地記住了要學的單詞。
不僅如此,當學生們放學回家,心平靜下來以后,那美妙的音律在心靈里撒播下的靈種,就開始萌芽。在睡覺之前,他們的腦海中極有可能再掠過這堂課。也許整晚他們的潛意識仍在工作——將白天學到的東西不斷地轉入到長期記憶存儲中,從而牢固地記住了所學的知識。而這一切看起來似乎都是自發進行的——在學生們毫無察覺時,這個過程已經在潛移默化中完成了。
沛沛英語是這方面的典范。美國著名語言教育專家Ramses Rashidi出先生激動地說:“這是中國出現的——種令人振奮、令人歡欣鼓舞的英語教學新方法。”復旦大學郭曉川博士說:“《沛沛英語》的出現是對語言教學模式的一項大膽探索,同時也昭示出了語言教學模式的未來發展方向。”沛沛英語之所以有這么大的成就,關鍵就在于營造了一種“輕松隨意”的氛圍,即使用高效記憶背景音樂。這種音樂是在借鑒世界著名的教育心理學家羅扎諾夫提供的特殊速度的音樂的基礎上,又經過專家們的特殊處理,加入了鳥鳴、流水等聲音,它能把人引入美好的大自然的想象中,尤其是這種特殊的音樂速度與人的a腦電波波長恰好一致,它可以把你的大腦調整到a波高效記憶狀態。
實踐證明,音樂讀書法僅僅花費通常情況下百分之五的時間就能完成百分之六十的學習任務。如果說這里面有那么魔力的話,就好比學習一首歌詞要遠比記住一整頁的詞匯容易得多,音樂是某種形式的載體,老師的朗讀和著音樂的起伏,就像抓住了浪濤的節拍,因此學生們的記憶之門不知不覺地打開,又不知不覺地記住了信息。利用音樂讀書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還有一種音樂讀書的具體方法。利用兩臺錄音機,一臺以巴洛克音樂做背景音樂,一臺用來錄音。這樣在音樂的伴奏下,慢慢地朗讀所要看的材料。讀的時候速度最好盡可能與放送的音樂取得協調,同時,放送的聲音不要太大,以免壓下了朗讀的聲音,一次朗讀的聲音不宜太長,以二十分鐘為宜。如果想使音樂豐富些,還可以選擇不同樂器演奏的樂曲,選用各種不同的基調,大調或小調。錄音材料制作完畢,就可以來欣賞了。用這種緩慢、莊重的音樂來伴奏,讀書效果極佳。
第一遍欣賞時,要把材料撇開。你躺在床上,閉上眼睛,全神貫注地聽錄音,任憑想象的翅膀帶著你的思緒布天空中邀游。那錄音是配上音樂的朗讀材料,十分優美。聽了一次后,你對材料的內容就有了大致的了解,再次欣賞之時,你就能夠將全部的感情都調動起來,醉心于材料之中,認真體會、玩味著每一個細節。就這樣反復幾遍。當你再對著材料核對時,你會驚奇地發現它的效果是如此之好。
事實上,我們每個人都有一種最佳的讀書學習狀態,只是我們目前尚未調整到這種最佳狀態。當我們的身體處刁:這種放松狀態時,頭腦的注意力就會高度集中并高效率地接收著新的信息。如今,你已了解到音樂是最好的“放松劑”,是讀書的好幫手,是打開通向記憶之門的鑰匙。當你再因邊讀書邊聽音樂而遭到家長“訓斥”時,你就可以理直氣壯地告訴他們:音樂讀書法能夠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呢!在當今信息社會,掌握了音樂讀書法,就等于給記憶和思維插上了翅膀。當然,千萬不能借此來聽流行音樂,否則,就會南轅北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