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否碰到下述情況:
●別人讓你做某事,你心里不愿意去做,卻又不敢推卻;
●面對別人毫無根據(jù)的指責,你卻講不出一句話來,只會躺在床上暗暗哭泣;
●買東西時稍微挑了挑,你怕售貨員給你臉色,就買下了你并不需要的東西;
●自己的利益明顯被侵犯了,卻忍氣吞聲,不敢聲張。
你如果經(jīng)常面臨上述情況,那么你的個性就是軟弱了,你不敢強硬起來的原因或者是怕別人看不起,或者怕搞壞關(guān)系,或者自己也不知該怎么辦。
實際上,你是缺乏自信。因為不自信,你顯得很軟弱;又因為你很軟弱,結(jié)果你就更加地不自信。行為主義心理學家認為,沒有天生的怯弱者,一切怯弱的個性都是后天學來的。這也就是說,人的膽小,不敢維護自己的權(quán)益,不好拒絕別人,不敢大聲講話等行為表現(xiàn)都是在不知不覺中學來的。但是學來的行為可以通過學習而去改變它。現(xiàn)代心理學為改變不良行為提供了具體有效的訓練手段。下面我們就將它介紹給大家:
不過在開始訓練之前,我還要提醒你注意三點;第一,你要問問自己對軟弱的個性是否還有點留戀,或是還有那么點欣賞,若對自己的軟弱的克服還有點“軟弱”的話,則你就不必試下去了;第二,你必須按部就班、不折不扣地完成下面的訓練“作業(yè)”,否則會毫無結(jié)果;第三,完成下面作業(yè)的某部分也許對你來說是很困難的,但是如果你把它當作是在演小品,是在表演而不是真做,這樣做可以忘記自己的身份,進入角色,做起來就會容易些和好一些。
全部訓練分成四個星期來進行,每周作為一個階段,它包括:
第一周:向陌生異性問路。在你熟悉的地方,你假扮成一個初來乍到的問路者。請你看準一位從對面走來的同齡異性,你要不慌不忙地迎上去,兩眼沒有表情地看著對方,然后直接發(fā)問;“到王府井怎么走?”等他回答后,你裝作不懂的樣子再問他一遍。這個表演一周完成三次就算成功了。對于那些羞于同異性陌生人打交道的人來說,完成這項作業(yè)會產(chǎn)生從未有過的興奮和愉悅感。
第二周;向營業(yè)員換零錢。這比第一周的“表演”困難一些,因為它給對方帶來一定的麻煩,當然也給你自己一定的心理壓力。請你拿十元錢到商店里去,找一位面部表情冷漠,但較有魅力的異性營業(yè)員,兩眼平視對方而直截了當?shù)卣f:“給我換十塊錢的零錢?!辈徽搶Ψ綉B(tài)度是好是壞,也不論給不給你換錢,你都要鎮(zhèn)定自若地看著對方,表情越自然越好。只要按規(guī)定三次完成這種“表演”,就算通過。如果有半途而廢的情況,就要補齊三次。
第三、四周:學習爭辯。軟弱的人必須學會表達自己的感受,尤其是要學會把不滿、憤怒的情緒表達出來。為此你必須學會爭辯。這個訓練可這樣進行:選擇一個盛氣凌人好爭辯的同學或同事為對象,先就他經(jīng)常強詞奪理或與別人爭論的題目做好辯論綱要,并自己演習幾遍。然后找準機會與他爭辯,以鍛煉你表達感受的能力,增強你的自信。辯論的結(jié)果可能有兩個:一個是你戰(zhàn)勝了對方,另一個是對方占了上風。如果是后面這種結(jié)果,只要你把準備的話講了,便可面帶微笑看對方的表現(xiàn),或者干脆說;“別再強詞奪理了,我還有事,再見!”這種使你第一次勇敢地面對“強者”的訓練,對你改變軟弱是很有意義的。
以后,你可乘勝前進,繼續(xù)訓練,直到產(chǎn)生一個新的自我、新的生活方式和自強自信的心理結(jié)構(gòu)為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