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式:矛盾經常采用三式讀書法:第一遍瞰式——求得初步印象;第二遍精讀式——品位作品妙處;第三遍消化式——吸收精華。
三余:東漢末年的董遇善于抓三余時間讀書,即冬者歲之余,夜者日之余,陰雨者時之余。
三多:歐陽修有三種治學方法,即多讀好文章,多練習寫作,多和朋友商談。
三到:宋人朱熹認為讀書要三到:口到、眼到、心到。
三惜:明夏寅說君子有三惜:此生不學,一可惜:此日閑過,二可惜;此身一敗,三可惜。
三難:清漲潮說:“藏書不難,能看為難:看書不難,能讀為難;讀書不難,能用為難。”
三貴:清末兩廣總督張之洞讀書時主張三貴,即貴博、貴精、尤貴通。
三性:魯迅一生酷愛讀書,他的讀書方法歸納起來有三性,即目的性、靈活性、廣泛性。
二三法:徐特立在學習上有三法,即日積月累法、古今中外法、借書摘抄法。
三心:陳景潤說學習有三心:信心、決心、恒心。
三個方面:蘇步青說治學應當作到三個方面:嚴肅、謙虛、刻苦鉆研。
三回:高士其曾說,一回面生,二回面熟,三回就成朋友。
三條路:李公仆說,從書中跳出來有三條路:一條是讀活書,即多讀言之有物生機勃勃的書;一條是活讀書,也就是讀書要多動腦筋思考;一條是讀書活,即讀書要聯系實際,學以致用。
三者:英國戲劇家肖伯納把學習分為三類;最不行的是讀者、較好的是思索者、最好的足觀察者。
三大原則;英國化學家戴布勞克利把他的經驗概括為三大原則,即廣見聞、多閱讀、勤實驗。
三個步驟:法國文學家盧梭把讀書分為三個步即儲存、比較、批判。
三字秘訣:馬克思治學的三個秘訣:博、記、讀。博就是博覽群書,記就是用各種各樣的方法加強記憶,讀就是閱讀背誦。
三把鑰匙;雨果說,人的智慧掌握著三把鑰匙:一把開啟數學,一把開啟字母,一把開啟音符。知識、思想、幻想就在其中。
三個比喻:英國哲學家培根關于讀書的三個比喻是:我們不應該像螞蟻一樣只收集,也不應該像蜘蛛一樣只從自己肚子里抽絲,而應像蜜蜂一樣采集百花釀蜜。
三個頭腦:契訶夫說,人要有三個頭腦:天生的一個頭腦,從書本中來的一個頭腦,從生活中來的一個頭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