齲齒病 俗稱蛀牙。當病變嚴重時,就會感到牙痛,尤其在吃較硬食物或遇甜酸、冷熱時,疼痛加劇。中老年人若因牙齦萎縮和牙根暴露,也會有酸痛感。可用新鮮大蒜頭去皮、搗爛如泥,填塞于齲齒洞內;也可取云南白藥適量,用溫開水調成糊狀,涂于牙周及齒齦部位;另可用風油精、十滴水搽于患處,或連續用較大量的防酸牙膏刷牙等,均會使疼痛迅速緩解,繼而消失。對于牙齒過敏而發生酸痛者,可用小蘇打2~3片研碎,溶解于1杯冷開水中,每日漱口多次。
牙神經痛 當齲齒病侵犯到牙髓時,表現為自發性、陣發性劇痛,即在沒有任何刺激的情況下也可發生。且易在夜間發作,疼痛較白天劇烈,無法入眠。其原因是臥床后牙髓腔內的壓力增大,加之牙髓化膿時會產生一定量的氣體,遇熱膨脹,即會產生劇痛。在應急止痛時,可采用冷敷法緩解疼痛;也可用棉球蘸取75%的酒精涂于牙痛處2~3分鐘,再用酒精棉球壓在痛處;或取鮮生姜1片含于痛處。
牙周炎 這是牙痛的又一原因,表現為牙齦紅腫、脹痛;使牙齒松動、移位,甚而牙周出血和流膿.伴有口臭等癥。近些年來,醫學研究發現,它與厭氧菌感染密切相關,可服甲硝唑(又稱滅滴靈),每次2片(每片200毫克),每日3次,但應忌酒。也可服用復方新諾明,每次2片(每片500毫克),一曰2次,首次加倍,但過敏者忌用。
凡有牙痛史者,均可酌情選用上述藥物應急止痛。但此畢竟只是權宜之計,待過渡時間結束,仍應去醫院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