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是人生的第一所學校,父母是子女的第一任教師,也是子女身心健康成長的最早引路人。不同的家庭環境對孩子心理產生不同的影響。兒童不良心理主要表現為以下幾種。
依賴心理 父母對子女過分照顧,不放手讓兒童獨立活動,兒童性格會消極、依賴,缺乏責任感和耐力,適應集體生活困難,遇事優柔寡斷。
失望心理 這種現象大多出現在高文化層次的家庭。這些家長望子成龍的心情極為迫切,不顧孩子的興趣愛好和個性心理,一味強行壓教。一旦孩子達不到父母預期的目的,父母便心灰意冷,責罵孩子蠢笨、沒出息。父母對孩子失望,孩子則認為連父母都瞧不起自己,這輩子肯定沒什么奔頭,于是不求上進。
冷淡心理 表現為父母對孩子的學習和生活漠不關心,不問不理。這種家庭里的孩子很容易形成孤僻性格,在社會上難以合眾,甚至放蕩不羈。
疑惑心理 有些父母對孩子的要求信口答應,結果大多不能兌現,久而久之,孩子對父母產生不信任感。同樣,父母安排孩子做事,孩子口頭答應,實際也不放在心上,終致貽誤大事,父母也因此不相信孩子。生活在這種氛圍中,彼此心情難以舒暢。
逆反心理 由于父母與子女之間缺乏溝通,父母不尊重子女的心理需求,強求子女按自己的意愿行事,子女對父母產生強烈反感,不樂意聽父母的話,甚至有意把父母交待辦理的事情弄糟,曲解父母的心思。這種心理使得父母失去了對子女的教育效力。
溺愛心理 父母不分是非,過分遷就孩子,過度袒護孩子。容易使孩子形成撒嬌、放肆、自我中心、固執、狂妄、缺乏責任感和耐心的不良品性。
庸俗心理 表現為父母與子女的交往缺乏高雅情趣,格調低下,如教子女玩撲克、搓麻將、賭搏、抽煙、畫眉、描紅等庸俗生活方式。
畏懼心理 由于父母管教過于威嚴、苛刻,以致孩子害怕見到父母,走入社會以尋求溫情。易被別有用心的人利用,或形成獨來獨往、敵視他人的個性。
對立心理 表現為子女公開抵抗父母,與父母處于對立面。在這樣的家庭里,父母必須用一片真情去融合兩代人之間的隔閡,取得孩子的信任和尊重。
敵視心理 這種心理現象存在于極少數家庭。由于父母望子成龍急切,在學業上過分要求子女,將子女逼上絕路,子女易產生殺父母之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