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是由遺傳和環境因素相互作用引起的內分泌代謝性疾病。臨床多以高血糖為主要標志,有三多(多飲、多尿、多食)一少(消瘦)癥狀。分1型和2型。1型多發生于兒童和青少年,胰島素絕對缺乏。2型多見于成年人,特別是中老年人。
2型糖尿病胰島素分泌可以相對缺乏,或正常或高于正常。那么,胰島素分泌正常或高于正常時,為什么還出現高血糖呢?其原因現已清楚,是胰島素抵抗惹的禍。
胰島素抵抗是指血液中正常劑量的胰島素,產生低于正常生物學效應的一種狀態,即胰島素生理功能下降,不能發揮應用的作用。胰島素抵抗在糖尿病早期就已存在,盡管空腹血糖和餐后2小時血糖都正常,但胰島素促進組織利用葡萄糖的能力降低。在正常健康人群中,細胞上有與胰島素結合的接受器,稱胰島素受體。當胰島素與胰島素受體結合后,血液中葡萄糖就順利地進入細胞內,轉化為能量。發生胰島素抵抗時,胰島素受體對胰島素不敏感,或因胰島素受體太少,使胰島素與胰島素受體無法結合,造成葡萄糖不能進入細胞內而滯留血液中,釀成血糖升高。機體為維持血糖在正常范圍和蛋白質、脂肪的正常代謝,就迫使胰島β細胞加班加點地多分泌胰島素。所以在2型糖尿病早期測定血胰島素含量,非但不相對缺乏,反而高于正常水平,表現為高胰島素血癥。隨著病情的發展,即使是高胰島素血癥也難以維持血糖的正常水平,出現高血糖。
近年還發現胰島素抵抗與代謝綜合征關系密切。代謝綜合征是指高血糖、高血脂、高血黏、高尿酸、高血壓、高體重等多種代謝紊亂聚集在同一個體內的現象,其臨床表現有高血糖癥、高胰島素血癥、血脂紊亂(血游離脂肪酸、膽固醇、甘油三酯及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增高,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降低)、超重或肥胖(體重指數超過25)、高血壓等,只要具備其中二項就可診斷。現已知曉,多種代謝紊亂與胰島素抵抗密切相關,它們是2型糖尿病的共同病理生理基礎,也是心血管疾病的病理生理基礎。因此,1999年美國心臟病學會指出糖尿病就是心血管疾病。
綜上表明,糾治胰島素抵抗是預防和控制2型糖尿病的關鍵;改善胰島素抵抗和保護胰島β細胞功能,是預防2型糖尿病并發癥和心血管疾病發生和發展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