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著妻子溫柔的笑和女兒明媚的臉,一切都是那么和煦幸福。但偶爾回想起來,還是不禁一陣膽戰心驚。如果不是婚檢,可能這一切的溫馨,都早已被偏見一刀斬落。
我和妻子是1999年結的婚。之前,我們未婚先同居,妻子曾經懷過一次孕,我和妻子對此是先驚后喜,驚的是眾口鑠金,世俗可畏,“未婚爸爸”“未婚媽媽”要給都有較好工作單位和優越身份地位的我們多大的壓力啊!喜的是那份對小生命的期待,對愛情延續的向往。但這次懷孕卻以自然流產告終。我和妻子傷心之余難免狐疑:孩子沒懷上多久,為啥就主動脫離母體呢?但我們都沒太在意,僅僅將它當作一次“年輕的意外”。
1999年國慶節,是我和妻子正式登記結婚的大喜日子。那天,我和妻子一大早就相偕來到了街道婚姻登記管理所。呵,參加登記的新人好多,黑壓壓排成了長龍。辦理登記手續時,有一必行前奏:婚檢。妻子由于出身在知識分子家庭,自幼受到文雅教育,對婚檢可有些不大情愿。有想法和情緒的,還有另外一些新人。她們沖在前面不滿地指責、甚至反抗:“搞啥子婚檢嘛,結婚是我們的隱私,我崇尚自由。”“我相信醫學,但是我更相信我自己,我相信我是健康的,我不希望自己成為一個展品被人檢閱。”“如果我被檢查出有病,他肯定不會與我結婚,但是我太愛他了,我不能失去他呀。”……聽到這些,妻子的顧慮更加深沉,猛地一下子撲進我的懷里:“根,我們不拿這結婚證不就得了,我不想讓他們侵犯我的隱私……更何況,我們早就同居了,結婚也只是個形式問題。”妻子如此驚恐婚檢,我不便強求。
但我始終心存疙瘩。逃避婚檢而不領結婚證,難道我和妻子的關系就這樣無名無分維系一輩子,長此以往也不是個辦法啊!再則從醫學上講,婚檢的科學性是毋庸置疑的,我和妻子都是國家干部,怎能連最基本的行為準則都不遵循?當天下午,在我耐心地勸說下,妻子才最終消除顧慮答應去參加婚檢。
其實,婚檢并非想象中那樣讓人毛骨悚然。到婚檢科時,醫生十分友善地遞給我們各一張《結婚體檢表》。我的檢查項目有8項:體格檢查、胸透、血常規、尿常規、轉氨酶、乙肝表面抗原測定、梅毒篩查、淋病篩查。妻子的檢查項目有9項:增加了婦科檢查和陰道分泌物檢查。醫生還耐心細致地解釋說,血液檢查主要是查是否患有貧血、地中海型貧血以及感染疾病,血型測定是為了避免新生兒溶血性疾病,生化檢查主查是否感染乙肝,性病檢查查是否患梅毒、淋病、艾滋病等,胸部X光檢查肺結核、心臟病等,尿液分析腎病、泌尿系統疾病、糖尿病,男女性征檢查可查出先天性睪丸發育不全、幼稚子宮等生殖系統疾病等,并寬松開導我們放下下思想包袱,愉快接受檢查。
不到一個小時的時間,我和妻子的婚檢就在不知不覺中悄然結束了。我和妻子的生理完全沒有大問題,適宜結婚,只是妻子在作婦科檢查時,查出有輕微的囊腫。醫生告訴說,囊腫看似事小,只需要做個普通的婦科手術切除就可以解決。但如果不及時切除,很可能會影響生育,導致胎兒早產……聽到這個醫囑,我和妻子恍然大悟:我們的第一個胎兒流產,原來竟是囊腫惹的禍!要是不參加婚檢,我們連這最基本的生育常識都不明白!
花費不足100元的手術費,妻子的囊腫就得以切除。年底,妻子又有了身孕,沒有擔心,不用焦慮,十月懷胎順利,到第二年秋天,就生下了一個人見人愛的“乖乖女”。
如今,我和妻子美滿結晶的“乖乖女”已滿4歲,在幼兒園讀中班。看著她一天天茁壯長高,我想對那些正準備結婚或即將步入婚姻殿堂的新人們說:從2003年10月1日起,新《婚姻登記條例》雖然把婚前檢查由必須改為了自愿,說到底,改變的不是“檢”,而是“檢”的前提,套句時髦的話,是要把“要你檢”變成“你要檢”。當然不要小看這一個詞序的變化喲,把選擇的權利交給你,是對你的尊重,更是對你的要求,一個要求自己對自己負責的婚姻,才能體現一個家庭終身的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