認識賈美林是在2005年的春天,而了解賈美林卻是因為她在山西太原經營著一處銷售業績讓人稱羨的汾酒專賣店。
賈美林,山西呂梁人。2003年,她以小資本進入汾酒專賣。兩年之后,這個民營資本小企業不僅銷售業績一路飄紅,而且資產有了飛速發展。如今,她正準備進一步擴張,開一家適合民營資本進入的“名煙名酒專賣店”。成績是可喜的,但在山西這個“黑色金礦的國度”里,無論從資產、實力,賈美林都無法讓人提及,而只要提到汾酒,賈美林就有了她的可說之處。
賈美林愛酒,但很少喝酒。只有在名酒上市時,她才會邀請專家一起嘗嘗,了解酒的特質。久而久之,她已成了行內的專家,任何名酒她都如數家珍。
記者見到賈美林是在她的汾酒專賣店中,堆積如山的各式汾酒,絡繹不絕的批發商讓人眼花潦亂。趁著人少,記者打開了話題:“規模不大,卻讓汾酒迅速切入市場;時間不長,短短兩年就實現了銷售業績的翻番。你的汾酒專賣店靠的是什么呢?”
面對記者的提問,賈美林打開了話匣:“從專賣店成立,有近千名批發商、酒店經營人員到我的專賣店實地考察,其中近一半是受領導委托來做‘戰前偵察’的。因為,當時的假酒風波在整個山西市場還余波未了。數據面前,我既興奮又難過,高興的是汾酒專賣我選對了,難過的是坑人騙人的假酒讓真正的汾酒在當時的市場上深受其害。就是在這時,更堅定了我‘立足長遠、誠信待客’的宗旨。”
兩年的市場運作,賈美林再次知道自己對了。她建店初期對員工的叮囑依然清晰在耳:“我們做一個市場就一定要穩定一個市場,一個運作良好的企業80%靠的是老客戶。因此,我們必須把定期回訪經銷商作為公司日常工作之一,不斷開發新客源,篩選老客源。同時,要經常做‘換位思考’,從消費者的角度看待產品,因人制宜地推薦產品,要快樂地賺錢,賺快樂的錢。”
兩年的時間,一個小小專賣店的銷售業績達到了幾千萬,確實讓人關注。
如今,賈美林采用三個方案做市場:一是籌劃名煙名酒專賣店,吸引更多的資金參與;二是培養下級經銷商,幫助他們創業;三是直接建立終端網絡,和需要酒的企業建立長久的合作關系,實現雙贏。
當談到做酒生意的利潤時,賈美林很坦誠:“做專賣店的老板,其實就象‘賣酒翁’,酒好不怕巷子深,只有酒好才能賣好。但如今的酒類經銷是個需要實力和關系的項目,它的利潤是非常穩定的。不同的酒,利潤點差別很大。因此,做酒要盡量做到全而精。用業內專家的話來說,酒生意風光、利潤穩定,遇到一個好的行情時,利潤呈幾何數增長。但這一行業準入門檻較高。如果誰想做這一生意,我將不遺余力地幫助他。”
編者點評:有人說,酒生意是個傳統生意。而傳統生意已經飽和了。其實,酒生意的市場這幾年來是越來越大,只要你有條件,就一定能讓它別樣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