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板,還記得我嗎?”兩個十六七歲、打扮入時的小姑娘從幾雙懸掛的手繪帆布鞋后面探出了腦袋,“我忘記帶票了,能不能現在把我預訂的鞋給我。”老板遲疑了一會兒,便拿出一雙“趴著”兩只可愛的小懶豬的粉色帆布鞋遞給了她們。其中的一個迫不及待地換上鞋子,問她的同伴:“怎么樣?好看嗎?”“還不錯。”聽罷此話,小女孩拎著舊鞋心滿意足地走了。
這一幕發生在北京一家名叫雨辰手繪的店里。老板叫李震,現在在北京兒童藝術劇院做舞美設計,昵稱“大掌柜”。走進雨辰手繪店,你會發現很多別具一格的小玩意兒:個性的T恤、泡在魚缸里的帆布鞋、搞笑圖案的口罩、可愛的卡通小領帶……
說到創業靈感的由來,“大掌柜”說純屬偶然。2003年國慶節之前,老師告訴他,首都時代廣場有個促銷活動,顧客買夠一定金額的商品,就可以得到一件現場繪制的T恤,問他愿不愿意去畫。李震考慮了一下就答應了。當時很多顧客把現場圍得水泄不通,甚至,還有一部分感興趣的顧客問能不能親自畫一件。“活動結束我就想,既然這么多人對手繪的東西感興趣,我為什么不自己弄個店呢?”因為自己的工作時間伸縮性很大,開店也不會影響工作,得到家人的支持后,2004年2月,李震著手籌備自己的小店。
為了了解行情,想找個手繪店取經,李震一邊在網上搜索,一邊逛商場找。結果發現,國內的手繪店都在南京、麗江等南方城市,北京沒有。“那就自己摸著石頭過河吧”。要做的第一件事是找貨源,他決定把T恤作為敲門磚。李震奔波在各個服裝廠尋找貨源,找到了就自己在家做實驗。“咱畫的T恤不能讓顧客拿回家洗洗就掉了顏色啊。”經歷了一個月的尋找,他找到了性價比比較高的服裝廠。
接下來的尋找店面,又讓“大掌柜”歷經了周折。許多商場因為沒地方或者是不知道把手繪店分在服裝區還是工藝區而拒絕了李震。“我覺得我特別幸運。”偶然看到了地鐵里77街招商的廣告,最后,李震的小店風格和77街面向潮流和時尚的定位不謀而合。
5月1日,雨辰手繪店正式開張。6平方米的小地方,掛滿了“大掌柜”一個月精心繪制的300多件T恤。“我確實沒抱太大希望,做好了3個月內沒什么顧客的心理準備。”李震說。可出乎意料的是,5月1日一天竟賣了500多元。在“大掌柜”偷著樂的時候,接下來的5月2日一件也沒賣出去。在整個5月份,雨辰手繪就幾乎沒有再開張。
電視臺的一期節目幫小店打開了一定的知名度,再加上進入了T恤衫熱賣的夏季,絡繹不絕的顧客開始光臨小店。現在“雨辰手繪”的顧客群已經基本固定,主要以大學生和中小學生這類追逐時尚的群體為主。“很多人還想DIY,所以我這個小地方容納不下了。”李震得意地說。
于是,李震租下了相鄰的一小塊地方,專供顧客DIY。學生放暑假的時候,小店也迎來自己的“黃金時期”,那個時候的小店整天被要求DIY的顧客“霸占”著,李震一天也大概要畫20來件衣服,每天的營業額有1000多元。
隨著天氣漸涼,手繪店進入了淡季。但李震正在試圖變著新的花樣吸引顧客。比如現在他就開始畫一些小口罩、長袖衫、圍巾。
不久前巴黎、米蘭的時裝周上,手工漫畫服裝再度風行,并得到了時尚界的青睞。在國內,也有很多人開始意識到這是個商機所在。“雨辰手繪”開張不久,就有朋友告訴李震,又有一家手繪店開張了。但不久那個店就關了。
李震分析說:“手繪是一塊大市場,但是畢竟剛剛起步,市場還沒有鋪開,所以不能一步到位。”
沒當過商人的李震在逐漸摸索經商之道,“以前我把手繪的T恤當成一件件藝術品,畫得很慢很細致,但是我現在把它當成商品。”最重要的一點就是在保證質量的前提下提高繪制的速度。現在李震半小時甚至20分鐘就能完成一件。
李震介紹說,手繪店的啟動資金為3萬元,惟一的技術門檻就是店主自己能畫。“本來店就不大,再請畫師就不太合適了”。談到小店的未來,他的打算是:時機成熟的時候開自己的連鎖店。將來還要把手繪做大,不僅僅局限在衣服和包上,還要把它用于裝修裝潢,包括室內室外、車內車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