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咨詢引入我國已有20 多年的歷史,隨著人們精神生活需求的不斷增加以及對健康的追求,大家對心理咨詢的認識和了解與過去相比有了長足的進步。心理咨詢這一術語也越來越多地出現在各種媒體上,在日常生活中我們常會聽到、見到甚至于親自嘗試接受心理咨詢。但是,目前在我國心理咨詢工作的發展還很不盡如人意,還存在著這樣或那樣的問題。人們對心理咨詢的理解存在著不少誤區,對心理咨詢的效果存在著不盡相同的期待。有的人認為,心理咨詢就是談話、聊天;有的人認為,心理咨詢就是做思想工作;甚至還有些人把心理咨詢與預測未來聯系在一起, 把心理咨詢地點搬到廟宇樓閣中進行。同樣, 有的人認為心理咨詢就是幫自己出主意、想辦法, 幫助自己來解決面臨的各種困難。由于這些錯誤觀念和認識, 給心理咨詢的發展帶來很多負面影響和阻礙。
事實上,心理咨詢是一門科學,在西方發達國家已有近百年的歷史,是科學地指導和幫助人們自我發展和自我完善的重要方法和途徑……在不同的歷史發展階段,受到不同心理學派的影響,心理咨詢所應用的咨詢理論和技術會有不同的變化,但在心理咨詢的服務對象上沒有太大的區別。嚴格意義上講,心理咨詢主要面對正常人提供服務,其主要能夠解決的問題是各種各樣的心理問題而非心理疾病或心理障礙。在心理咨詢中,常見的心理問題有學習問題、擇業問題、婚姻家庭問題、離退休問題、生老病死等引發的心理或行為問題、人際關系問題、子女教育問題、工作壓力和生活危機干預等。這些問題一般來說會引起來訪者情緒上的變化,表現出焦慮、緊張、害怕或抑郁的情緒,以及睡眠或飲食方面的不良,但往往不到心理障礙的嚴重程度,對自己的生活、學習或工作、人際交往等社會功能沒有明顯的影響,持續時間比較短暫,達不到心理障礙診斷所需要的病程標準(不同心理障礙具有不同的病程要求)。也可以這樣講,心理咨詢的主要對象是心理的亞健康狀態,來訪者感到一定程度的苦惱或痛苦,但又不能診斷為相應的心理障礙者。
在心理咨詢中,有心理問題的一方被稱為來訪者而不是病人或患者,提供幫助的一方被稱為心理咨詢師。在我國心理咨詢發展的20 余年中,心理咨詢師的稱謂僅僅在最近幾年才出現。以前從事心理咨詢工作的主要人員是醫生,特別是精神科醫生,也有一些是心理學工作者或教育工作者。由于專業知識培訓缺乏系統性以及咨詢技能培訓的缺乏,心理咨詢專業人員的素質良莠不齊。為了規范我國心理咨詢職業,提高心理咨詢專業人員的業務水平,促進我國心理咨詢的健康發展,中國心理衛生協會推動政府制定了心理咨詢師國家職業標準,在全國范圍內進行心理咨詢師的資格認證工作。未來,心理咨詢師會提供越來越多的心理咨詢服務。心理咨詢師提供心理咨詢服務一般是一對一的形式,即心理咨詢師面對來訪者進行咨詢,也可以針對一對夫婦、家庭成員或一個團體進行咨詢。這時的心理咨詢又叫婚姻、家庭咨詢和團體咨詢。心理咨詢師通過應用心理學原理和方法對個體、配偶和團體進行心理指導和幫助。個體通過求助心理咨詢師可以解決在工作和生活中遇到的壓力或沖突,處理各種悲傷、喪失或心理創傷,克服個人的抑郁、焦慮或恐懼等不良情緒,提高自尊和自信,改善人際關系,提高生活質量。配偶求助心理咨詢師可以增進夫妻雙方的溝通,處置婚姻生活中的沖突或不和諧,構建令人滿意的夫妻關系,提高性生活的質量,緩解有關分居或離婚帶來的心理沖突等。家庭成員的心理咨詢可以增進家庭成員間人際關系的相互適應、改進子女的養育方式、解決再婚家庭常遇到的各種問題。同時,心理咨詢師也可以通過團體咨詢的形式對各種組織機構、企事業單位進行咨詢。如新員工的招聘、員工的培訓、改善職工的人際關系、解決工作中的沖突、維持員工的心理健康及給予支持等。
隨著我國經濟狀況和醫療條件的不斷改善,心理疾病或障礙對人們健康和生活質量的影響顯得越來越突出,人們也越來越關注自己的心理健康,自我心理保健的意識也在不斷增強。但是,人們對什么是心理健康、如何保障自己的心理健康這些問題并不是十分明確。心理健康并不就是沒有煩惱、沒有痛苦。事實上,一個人的生活不可能永遠一帆風順,在不同的人生階段會有不同的問題需要我們來面對和解決。在解決這些問題的時候,就會引起我們的情緒反應以及內心沖突,內心會有相應的體驗,可以是感到苦惱或悲傷,也可以是失落或彷徨。經過調整和適應,這種狀態可以得到修復,使自己的心境保持在相對平衡的狀態,這就可以說是心理健康。心理健康的人能夠保持一種愉快感多于痛苦感的狀態,能夠有效率地工作或學習,而且人際關系適應良好。如何保持一個人的心理健康,現代心理學的研究證實,樹立科學的世界觀、積極的人生觀和正確的價值觀對心理健康是十分重要的。在正確樹立“三觀”的基礎上,改造自己對生活的態度,客觀評價生活中所遇到的各種不良事件,可以促進我們的心理健康。實際上,保持心理健康非常重要的方法之一,即社會支持。大家都知道,人具有社會性,人是在交往中獲得知識和經驗,獲得正性的情感體驗,在交往中不斷使自己成長,在交往中體現自己存在的價值,樹立積極地自我肯定,建立自信,促進心理健康。當一個人在逆境時,社會支持就顯得更為重要。一個人獲得社會支持可以是自己的朋友、家人、同事、領導,也可以是其他的社會資源。通過心理咨詢師的指導和幫助,可以使個體獲得不同的分析問題的角度和方法,促進自己的心理成長和心理健康。所以,當一個人遇到困難或挫折,自己感到苦惱,經過自己的調整仍不能擺脫時,適時尋求心理咨詢師的專業幫助,不僅可以開闊自己解決問題的思路,同時也可減少一些不良事件對自己心理的負面影響,減少心理障礙的發生。
總之,心理健康是每一個人都會追求的目標,心理咨詢和心理咨詢師又是以心理健康為自己的工作目標。心理咨詢通過心理輔導和教育,促進個體的心理健康,心理咨詢師通過實施心理咨詢的過程來實現個體的心理健康。可以這樣說,心理咨詢師是個體心理健康的“守護神”,通過心理咨詢師在社區、廠礦、軍隊、學校等機構腳踏實地的心理咨詢工作,可以有效地提高我國國民的心理健康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