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管我們是否愿意做套子里的人,我們最終還是被套住了。
當我們還處在懵懂無知的童年時,父母就在一旁叮嚀我們,深草野地不要輕易涉足,淺水泥潭里也會有危險。于是,我們失掉了一片充滿夢幻的多彩的天空。
當我們步入學堂,開始漫長的讀書生涯時,老師不時地在身后告誡,小人書不值得去玩味,紙上的涂鴉只會消磨時光。于是,我們的世界缺少了發自內心的自由色彩。
當我們經過了一個又一個人生的十字路口時,越來越多的人出現在我們周圍,他們不約而同地做出同一個手勢,指向同一個方向,于是我們的腳下缺少了一些光怪陸離的石子。
我只是想說,我們被某些東西套住了,沒有足夠強大的力量去掙脫。這些無形的東西是周圍人的一言一行,也是我們自己心里的常規思維。我們會在乎別人的說話方式,讓它停留在腦海,漸漸地與自我融合;我們會接受別人的思想,讓它扎根在心間,使我們擺脫不了束縛;我們會跟隨別人的腳步,即使前面揚起的灰塵遮住了視線。
外在的環境給了我們太多的束縛,將我們的思想活動空間限制得很狹小,容不得我們暢游。我們得學著為自己創造一片可以揮霍無度的天空;否則,我們的生活就會索然無味。
花兒謝了,那是它到了該謝的時候了。熱烈的愛并沒有錯,須知熱烈的愛是內心涌動的激情、迸發的火焰,是壓抑許久之后應當宣泄的熱情。只是花兒的耐熱度有限,它享受不起那溫暖的疼惜。
琴弦斷了,那是它到了當斷的時候了。彈一個有力的音符并無過錯,那是順應曲子高潮迭起的需求。若不用力,又怎能達到藝術的最高境界?只是琴弦的韌性有限,奏不出一曲天籟之音。
可我們不能因為花兒會謝就壓抑我們熱烈的愛,那么,世間將少了萬種風情;我們也不能因為琴弦會斷就磨滅我們藝術的創造力,那么,生活也將會暗淡無光。
“詩仙”李白沒有因為政治的黑暗、世道的拘束而遵循士人的求官為官之道。他沉迷于酒,讓酒為他打開一片似醉非醉的天地。在這片天地中,他可以飄飄欲仙、俯看世俗,行走在詩歌的最高境界里。
同樣,我們也不能因為被套上了緊箍咒,就任憑我們的思維空間隨之增大或縮小。唯有把視線從緊箍咒上移開,才會找到解咒密碼,才會擁有一片可以揮霍無度的天空。
【作者系湖南省華容二中陶瓷文學社社員,指導教師:晏玉平】
點評
文章的開頭就透出一股非凡之氣,吸引了讀者的注意力。短短的一句話,卻蘊涵著人生的真諦,人們就在這種無奈之中消磨著自己曾經的銳氣和棱角。接著用三段排比,揭示出一個人在人生中不斷受到外來影響而逐漸失去自我的歷程,用抒情的筆法寫來,賞心悅目而又引人深思。的確,花兒總有凋謝的時候,“它享受不起那溫暖的疼惜”。文章語言流暢自如,表達了作者追求自由的愿望———擁有一片可以揮霍無度的天空!
【特邀點評:楊萬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