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司狗因主產于貴州省麻江縣下司鎮而得名,在云貴高原苗嶺山系的雷公山區內廣為分布。下司狗毛色光亮、潔白如玉,頭部粗大,相貌兇猛,眼圈、嘴、鼻、舌紅潤,雙眼皮,胸部深圓,尾直而尾尖向上(鼠尾)。通曉人性,悟性好,忠實聽話,頗受人們寵愛,具有獨特的觀賞價值,常被馴化為觀賞犬。該狗的嗅覺特別靈敏,四肢強健,足底厚實,腳趾彎鉤適中,趾間疏展,奔跑速度快,耐力和爆發力極強,天生就有很強的捕獵能力,是遠近聞名的獵犬品種,被列為世界名犬排名第三的“中華名獵”,通過系統強化馴養,可成為“小警犬”。下司狗是集肉用、獵用、觀賞為一體的多功能理想品種。
母狗四季發情,以春、夏、秋配種較多。幼母狗生長到8月后開始發情配種,發情周期23 ~ 24天,發情持續期4 ~ 7天,征候明顯。懷孕期62天,年產兩胎或三胎,每胎產崽4 ~ 8只,育齡期5年,終生產崽40 ~ 60只。公狗利用年限可達7年。
下司狗在農村現行飼養管理條件下,0 ~ 60日齡平均每天增重52 ~ 63克,2月齡斷奶重3.5 ~ 4.2公斤;在改善飼養管理條件下,日增重可達93.8 ~ 115.7克,6月齡的體重達14.8 ~ 17.4公斤。成年狗屠宰率75%,凈肉率65.48%,骨肉比1∶6.55,眼肌面積23平方厘米,具有皮薄、骨細、產肉性能較高和肉質較好等特性。
下司狗性情溫順,適應性強,適宜我國各地飼養,少者3 ~ 5只,多者幾十只,公母比例為1∶6,可以放養、圈養,少量飼養不花費太多勞力。下司狗是在邊遠貧困地區粗放飼養條件下自繁自養形成,疾病少,食性雜,各種農作物產品、蔬菜、動物性食品及食堂、屠宰場下腳料都是其好食料,一般一只狗年投入300元的飼料,就可達到科學飼養效果,投入少,產出多,效益高,養一只母狗年收入1000元以上。
目前,國內市場對多功能狗的需求量很大,對質量的要求也越來越高,下司狗具有既能供觀賞娛樂,又能守家護院、追蹤捕獵,同時還可提供鮮美肉質的理想品種,其開發前景十分廣闊。(貴州省雷山縣畜牧局 梁庭敏 郵編:557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