幕已落下許久,重又開啟的明燈也強烈地刺入了瞳孔,但悠揚的木笛聲仍讓人停留在那一片純凈無瑕的湘西大地上,久久徘徊,不忍離去。似乎在不經意間便又可以聽到翠翠那悅耳的呼喚,可以看到邊城茶峒的青山隱隱、綠水悠悠了。一幅秀美又不失粗獷的風景畫鋪展在人們的眼前。那里有寧謐的夜晚,有銀子般的月光,有茂密的竹篁,更有草叢中繁密如落雨的蟲鳴。湘西的美,江南的美,茶峒山城的美,讓人目不暇接。但讓人觸動最深的卻是那幅畫中的人。那生活在返璞歸真的自然中的善良的人們,那在夜半高崖上傳出的悠揚歌聲,無一不讓人感慨萬千,臨風嗟嘆。故事正是從這里開始的,從搖擺的渡船開始,從涓涓的溪流開始,從優美的心靈開始,向人們講述了一個關于愛與善的神話。
最優美的情感世界向人們敞開了大門。翠翠與祖父之間充滿親情的祖孫之愛,翠翠對儺送純真無邪的愛,天保兄弟對翠翠真摯的愛以及兄弟間的手足之愛。這么多的“愛”,這么多美的情感,在遙遠的小鎮中,在搖曳著的熹微晨光中熠熠奪目,動人心魄。
很多人都為翠翠與儺送的愛情而感動,為那超脫于塵世的豪放民謠所震撼。因為它已不單單是一首表達情感的戀歌,而是已升華成為一個民族、一個時代的象征,那就是對湘西邊城古老的鄉風民俗和封閉的邊城人民古樸淳厚的道德的禮贊。那歌聲連綿幽遠,似在傾吐心聲,卻又像是在呼喚,喚起人們的一點“懷古幽情”,喚起已經逝去但“還保留些本質在年輕人的血里或夢里”的“正直和熱情”。
有一個人物是我極為欣賞的,那就是天保大老。一個沒有得到厄洛斯神箭的眷顧卻擁有超凡的人格魅力的人。當天保發現原來自己與弟弟竟愛上同一個姑娘時,并沒有氣極敗壞,與儺送反目成仇,也沒帶著憂傷與懦弱退出;他選擇了與儺送公平競爭,表示了對翠翠獨立人格的充分尊重。當他自知不如弟弟,甘拜下風后,憑著良知,憑著道德,更憑著血濃于水的手足深情,毅然出走,成全了儺送。在天保身上,充分展現了湘西人民淳樸、善良的心靈和一個民族的尊嚴與氣魄。
站在喧囂的都市向遠處眺望,似乎可以望到那一道清冽的江水,被夕陽的余暉映成金色的浪輕輕拍打著江岸。岸邊古舊的渡船上有一對安詳的祖孫,翠翠枕在爺爺的膝頭熟睡了,睡夢里的靈魂卻被一陣輕柔連綿的歌聲浮起,然后就是滿山的虎耳草。她輕輕地囈語:“我又摘了一把虎耳草了。”爺爺溫和悲憫地笑著。遠處的竹篁遮住了金色的夕陽,溫暖的光芒卻久久映在火紅的晚霞之中……
【作者系河南大學附屬中學高一(8)班學生】
點評
沈從文以《邊城》奠定了他在文學史上的地位,不是沒有原因的。《邊城》自從問世以來,就打動了無數讀者的心,引發了人們對那份古老而淳樸的風情的向往。本文作者對作品的認識是正確的、準確的、深刻的,把握住了作品的中心主旨,沒有讀過原作的讀者也會從本文細膩委婉的筆觸中受到美的熏陶,會和小作者一起涌動著對邊城茶峒的親切的憧憬,想去尋訪那片產生神話的古老的湘西土地。
【特邀點評:韓寶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