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于關系型話題,寫作時如何進行審題呢?從寫作實踐來看,要審好此類話題,應從如下幾個方面入手:
一、辨明關系
所謂辨明關系,就是用辯證思維的方法,辨析清楚構成題目的詞或短語彼此之間的特定關系。能把關系辨析清楚,審題立意的任務基本上就完成了。因為這類話題的核心內容,一般來說,就是構成題目的詞或短語之間的特殊關系。
關系型話題大致有如下幾種關系:
(1)辯證統一關系。如話題“自由與紀律”,寫作時,首先要辨明“自由”與“紀律”的關系,然后再根據二者的關系或立論或記敘。辯證唯物主義常識告訴我們,沒有紀律便沒有自由,沒有自由也無所謂紀律,二者之間是對立統一的關系。如果寫成議論文,其實這就是文章的論點。當然也可以根據這種關系再靈活變通一下,這樣立論:“人要有自由,但自由要受紀律的約束?!被蛘邠Q一個角度立論:“沒有紀律,就不能有真正的自由。”還可以從其他角度立論,但萬變不離其宗,不管從哪個角度立論,都不能脫離二者之間的辯證統一關系。
(2)是非選擇關系。如話題:“向前看”與“向錢看”。從辨明關系的角度來審視,稍一思索就知道“向前看”與“向錢看”二者之間為是非選擇關系,二者非此即彼。寫作時,我們必須肯定一個,否定一個,即有取有舍。根據這個關系,文章可以這樣立論:“我們要向前看,不能一切向錢看。”
(3)非絕對關系。所謂非絕對關系,就是構成關系的二者之間有某種特定關系,但不是絕對的。如“名師與高徒”這個話題,“名師”與“高徒”之間,就是一種非絕對關系。一般來說,“名師”出高徒,師高弟子強,強將手下無弱兵。但并不盡然,有的“名師”出不了“高徒”,有的“高徒”并非出自“名師”,有的強將手下偏偏有弱兵。孟子曾經講過一個故事來說明這個道理。說一個圍棋高手教兩個人下棋,一個專心致志,一個一心以為鴻鵠將至,心里想著如何用弓箭把鴻鵠射下。很明顯,圍棋名師門下的這兩個人不可能都成為高徒,那個人在下棋、心在打獵的學習者肯定很難掌握其師的技藝。辨明了這樣的關系,文章該怎樣寫也就不言而喻了。
(4)發展變化關系。這類關系層次明顯,不可顛倒,前者是后者的基礎或前提條件,后者是前者的發展或必然結果,呈遞進關系。如1986年高考作文的話題:“樹木·森林·氣候”,樹木成為森林,才能改變氣候,前后是不能顛倒的。它實際上就是哲學上的量變到質變的關系,以此來類比社會生活中的“個體與群體”之間的關系,是非常形象恰當的。辨清三者的關系,寫作起來也就容易了。
運用辨明關系的方法審題,思維具有明確的方向性,不會走彎路,因而能大大提高審題速度。不過,構成這類作文題目的成分之間的關系是多種多樣的,前面列舉的四種關系雖然常見,但遠不是關系的全部,審題時要根據具體題目做具體分析,從而做到既快速、又準確,不偏題、不跑題。
二、找準聯系
有的關系型話題,一時很難說明它們之間是什么關系,為了解決寫什么的問題,就需要根據它們之間的關系,尋找它們之間的聯系點,或者說新的因素。
尋找聯系點(新的因素),必須從話題提供的已知條件出發,進行思考和分析。有時組成話題的因素較多,思考的頭緒也就多,審題的難度也會增大。要審準題意,應對多因素的題目有所取舍,舍棄題目中已有的個別因素,而去尋找它們之間的聯系點(新的因素)。
對于這類不太好明確關系的話題,找到文題蘊涵的內在聯系點,實際上就審準了題意。
以下列文題為例來具體說明。
古代,有一個擁有良弓的人說:“我的弓非常優良,可惜沒有適合它射的箭?!币粋€擁有好箭的人說:“我的箭非常優良,可是沒有適合它的良弓?!濒啵ㄒ陨粕渎劽谑溃┞牭胶螅蛯λ麄冋f:“如果沒有弓,怎么把箭射出去?如果沒有箭,靠什么射中靶子呢?”于是叫他們分別拿出弓、箭來,教他們學習射箭技術。
以上是《韓非子》中的一則寓言。在現實生活中確有這種情況,要干好某件事,你可能具有某方面獨特的優勢,可是別人也許具有另一方面獨特的優勢。你無法兩種優勢兼備,因此,想靠單打獨斗取得成功,往往是行不通的。那么,怎么辦呢?你想過這個問題嗎?理智的做法常常是把具有優勢的兩方面結合在一起,即“強強聯合”,才能“互利”,才能取得成功。請以“強強聯合”為話題寫篇文章。
這則寓言故事說明,再優良的弓,沒有優良的箭與之相配,也是發揮不了作用的;反之,對箭而言,也是如此。只有好弓配好箭,好馬配好鞍,才能真正發揮二者的優良作用,實現其真正的價值;否則,盡管雙方都很優良,但是誰都無法體現其價值。在現實生活中,懂得這個道理是很重要的。有時,盡管我們具有某方面獨特的優勢,也別自以為是,傲氣十足,認為可以包打天下,而應該看到別人的長處,本著互利的原則,真誠地與別人合作,以取得成功。
這個“強強聯合”的話題,你無法去單寫某一個方面,所以,你必須尋找二者之間新的因素,或曰聯系點,才能進行寫作。這一步是非常重要的。審準題意之后,具體寫作時,可以化大為小,化抽象為具體,聯系現實生活來談,如國家間的商貿往來,集體間的合作,以及人與人之間的合作等,都在話題范圍之內。或正面,如強強聯手獲取成功;或反面,如強強火并,兩敗俱傷?;蜃h論,論強強合作以互利的必要性、重要性,也可反面論證強強相斗的危害性;或記敘,以強強合作或相斗的具體事情來表現其必要性或危害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