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囂遺命,南越立國
廣州古名番禺,秦漢時期,是一個偏得不能再偏的蠻荒之地。秦二世元年(公元前209年),陳勝、吳廣起義,天下大亂。遠在南海之濱的番禺仍是一片太平景象,似乎對中原大亂毫無知覺。城中有一人,已病入膏肓,卻在“山雨欲來風滿樓”中嗅出某種氣息。這天,他掙扎著坐起,令人火速把龍川令趙佗招來。
此人就是南海郡郡尉(尉是鎮守地方的武官)任囂。趙佗一到,急入內室。任囂令他坐在身邊,緩緩地說:“當今朝廷昏庸無道。陳勝、吳廣發難,天下大亂,項羽、劉季(劉邦)逐鹿中原。南海郡北有南嶺天險,南靠大海,又多有從中原來的博學高才之士,防守得當,可以立國。我現在病成這個樣子,沒辦法實施這項計劃了。今天把你招來,是想讓你成就這番事業。”
趙佗見上司委托自己如此重大使命,感動得連連點頭。任囂見此,從袖中掏出一封帛書,竟是朝廷的詔書,命趙佗繼任南海郡尉。史書記載,這份詔書是任囂偽造的;可是,值此亂世,誰能辨其真偽呢?
任囂死后,趙佗果然遵其所言,一面派兵把守關隘,阻斷通往嶺南的一切交通,一面羅織罪名,將朝廷任命的南海郡地方官盡皆清除,然后把自己的親信安插進各級衙門。趙佗在所屬地區,利用從中原帶來的耕作技術,發展農業生產。在中原戰亂不止時,嶺南卻興盛起來。不久,秦王朝滅亡。趙佗見時機成熟,發兵吞并桂林郡、象郡,以番禺為都城,建立南越國,自立為南越武王。
中原漸趨平定后。有人向高祖劉邦提議,發兵南下,擊滅南越國,一統天下。高祖認為天下初定,兵乏民困,南越偏居一隅,尚無大患,宜撫不宜剿。公元前196年,漢高祖遣大臣陸賈為特使,南下番禺宣詔,冊封趙佗為南越王,令其鎮守南方,不得為害。
趙佗稱帝,南疆危機
劉邦去世,呂后代行天子令。有大臣見南越日漸強大,對中原統治形成壓力,上書請求禁止與南越進行鐵器貿易,而鐵是制造農具特別是武器的主要原材料。趙佗聞聽,大怒。他看到,呂后當政,漢廷朝野亂象四起,便決定以此為契機,發兵攻打長沙郡,擊敗數縣。
呂后調兵遣將,討伐南越國。漢軍都是北方人,大軍南下,又值當地暑熱潮濕,軍中疫病流行,無法越過南嶺。雙方對峙一年多,呂后去世,漢朝中央政府只得罷兵。漢兵罷去,趙佗或遣軍隊攻打,或用財物收買當地官僚,向周邊擴張勢力。
此時南越國已地跨今日廣東、廣西,南至大海,北接長沙郡,往西,勢力直達今日福建、浙江,號稱萬里疆域,擁兵百萬。趙佗躊躇滿志,頗有雄視天下之感,出行居處,政令發布,均依漢朝皇帝規制。
文帝即位。為爭取休養生息所必需的和平環境,他不惜妥協,對南越國采取安撫政策。他按照趙佗的要求撤換了長沙郡將軍;趙佗原籍河北真定(今河北正定),文帝特命將真定趙佗父母墳塋所在地升格為城邑,給趙佗在真定的兄弟授官進爵。這些都辦妥了,他就派遣陸賈出使南越。到南越,陸賈宣讀了文帝一封情詞懇切而又綿里藏針的詔書,要求他去掉“皇帝”偽號。趙佗既畏服漢的強盛,又被文帝的真誠打動,心悅誠服地上書稱臣,說自己起兵襲擾長沙郡邊邑是不得已,“妄稱帝號”只是“聊以自娛”。此后數十年,南方再無戰事。
武帝興兵,南越滅亡
漢武帝元朔年間(公元前128年~前123年),趙佗的孫子趙胡病逝,太子趙嬰齊即位。嬰齊長期在長安擔任內廷宿衛,在長安,娶樛氏女為妻,生子趙興,立為太子。嬰齊不久也去世,太子興即位,樛氏女被尊為王太后。
漢武帝元鼎四年(前114年),朝廷派遣使臣安國少季到南越宣諭,召南越王和王太后入朝覲見。趙佗曾經留下遺訓,要求后世南越王在任何情況下都不得進京。此次武帝召見,還有將南越降格為諸侯的意思,也就是說,與內地各諸侯國一樣,撤除邊防,按期入朝。南越諸臣知道朝廷此意,本有不快,而這位姓安國名少季的使臣還是個比較特殊的人物,更招致人們的不屑與仇恨。他與南越王太后樛氏早有私情,此次南來,兩人舊情重續,弄得滿城風雨。王太后唯恐臣子作亂,她說服年幼的國王,上書天子,表示愿意接受朝廷詔命,依附為內諸侯。武帝許之,賜南越丞相銀印;南越國與內諸侯一樣,施行漢法。
正當國王、王太后積極籌備入朝覲見時,南越境內出現危機。丞相呂嘉,三朝為相,素有威望,又與王室、重臣聯姻,權勢更盛。他多次勸諫國王,不要上書請附,國王不聽,呂嘉遂有另起爐灶之意。他稱病不見朝廷使臣,漢使臣雖然反感,卻找不到理由給他治罪。王太后意欲誅殺呂嘉,以除后患。一日,她設宴款待漢使,呂嘉與席。王太后欲借漢使權威,在席間殺掉呂嘉。呂喜早有防備,令其弟率兵集結在王宮門外。酒席宴中,太后責問呂嘉:“內附朝廷,有利國家,你為什么要反對!”呂嘉看看動靜不對,也不答話,轉身便走。太后大怒,掏出短矛刺向呂嘉,被國王攔住,呂嘉急忙退出。從此呂嘉稱病不出,暗地里與心腹大臣密謀反叛,只是礙于國王情面,靜待數月,沒有起兵。
漢武帝聞訊,見南越王孤兒寡母,勢單力薄,朝廷使臣膽怯不決,南越王、王太后已經歸附,又不足以興兵,便想出一條欲擒故縱之計。他派遣勇士韓千秋和南越王太后樛氏之弟率2000人馬進入越境,擒拿呂嘉。呂嘉見無路可退,乃與諸臣起兵,攻入王宮,殺掉了國王、王太后和漢使,另立新君。此時,韓千秋等也一路向番禺挺進,在離番禺還有40里的地方,被呂嘉所率軍隊重兵圍住,全軍覆沒。
武帝見出師有名,詔告天下,興兵攻滅南越。
元鼎五年(公元前112年)秋天,漢武帝以路博德為伏波將軍,率兵出桂陽,直下匯水;以楊仆為樓船將軍,出豫章,直下橫浦;另派兩路大軍,出零陵,分別下離水,抵蒼梧;又遣將調用巴蜀罪人、夜郎兵卒,直下牂柯江。五路大軍會師番禺。
元鼎六年冬天,樓船將軍楊仆率領數萬精銳兵卒,先后攻取尋陜、石門,繳獲南越戰船和糧食后,乘勝前進。與伏波將軍路博德會合后,楊仆率領會師后的大軍,一直打到番禺。楊仆軍駐扎在番禺東南面,路博德軍駐扎在番禺西北面。楊仆趁天黑,率兵攻入城中,黎明時分,城中的亂兵都投降了漢軍。呂嘉和新立的國王,趁著夜色領著數百親兵,逃入大海,乘船西去。漢將伏波將軍追查到呂嘉的去向,遣人急速追拿,擒獲了南越王和丞相呂嘉。
就這樣,南越國從趙佗最初稱王,傳國五世,在歷時93年之后,滅亡了。漢王朝作為統一的多民族國家,更加強盛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