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羅斯科學院韋爾納茨基地球化學和分析化學研究所所長埃里克·加利莫院士認為,大約100年以后地球上的燃料資源即將枯竭,人類早就應該考慮尋找一些可供選擇的能源,以免地球所能給予的石油、天然氣、鈾和煤一旦告罄,不致于在全球性能源面前束手無策。最近這些年來,世界上不少物理學家、化學家和能源學家已在考慮用氦的同位素氦-3來代替以上這些燃料。
而據研究宇宙的科學家們所掌握的資料,最大的氦-3儲量就在月球表面上。根據一些科學家的看法,正是氦-3有可能成為人類首選的電能源。氦-3的儲量在整個地球上最多只有500公斤,可是在月球上每平方公里就有70公斤。氦-3最初是在太陽上由于熱核反應形成,然后借太陽風撒向四面八方,只是很少量能到達地球和別的行星。因為有大氣層和磁場所阻,它們很難落在巖層表層上。而月球沒有大氣層,所以太陽風所攜帶的微粒便能順順當當地落在月球上,“陷進”月面浮土里。據科學家們估計,若干百萬年來月球上氦-3的蘊藏量已達5億噸,足夠人類用來發電至少2000年。而且還得考慮到太陽風還會不斷送來,所以其儲量只會有增無減。因此可以說,氦-3是個不可多得又前景非常看好的能源,可以完全代替現有的石油、天然氣、鈾和煤。如果地球上有了氦-3,以上這些礦物便不用再去開采。除此之外,氦-3還好在是一種絕對清潔的燃料,在反應過程中不會產生任何放射性廢料。
根據韋爾納茨基地球化學和分析化學研究所科學家們的計算,如果要保證一年中源源不斷地供給全球居民的能源,大概需要30噸左右的氦-3。當然,再過20~30年,需要量還會逐年增加,到那時就得200噸左右了。
加利莫夫相信,30~40年以后,就可以將月球上的氦-3弄到地球上來了,不過從現在起就得制訂方案。據他說,要讓航天飛機飛到月球上去又再返回來,需耗費近2.5~3億美元。
科學家們還認為,氦-3最適合用做熱核反應堆的燃料,每燃燒1公斤氦便產生19兆瓦的能量,這個數目足夠一個莫斯科城市照明6年多。
至于如何去把月球上的氦-3弄到地球上來,加利莫夫也提出了自己的看法。他認為,第一步是要開展勘查工作,看月球表面什么地方氦-3最集中。只有在此之后才能進行試驗性的開采。一定得選用最佳技術,弄清最好在多高的溫度下進行提取(指從月面浮土分離出氦-3的氣體)。要開采氦-3,就需要專門的掘土機去收集月球表面上的土。在將這些土加熱至600℃之后,就會分離出氣體氦,然后從氦分離出它的同位素——氦-3。下一步就得將氣體液化,以便于運輸。最后一步是將液化的氦用航天飛機運回地球。他還認為,俄羅斯的航天飛機一晝夜使能一次性將20噸氦-3運回地球。
雖說開采和運輸氦-3的方案非常復雜,需要花費很大的勞動力,而且耗資巨大,但是可以實現,也非常有此必要。加利莫夫算了一下,星際開發的花費只是現在的核電站發電成本的1/10。
科學家堅信,再過30年,月球的開發一定會成為現實,甚至成為一種家常便飯的行當,因為人類除此再沒有別的出路,我們并不希望自己陷入全球性的能源大危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