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英國議會大廈威斯敏斯特宮門口,豎立著英格蘭國王理查一世的銅像,戴盔披甲,騎著高頭大馬,揮劍直指青天,看上去英武不凡,被人稱為英國議會大廈的保護神。不過,如果你走近銅像的基座,就會驚訝地發現,即使你懂英文,也看不懂這位“保護神”的基座上鐫刻的稱號。問問旁邊的警衛,他們會微笑地告訴你,那上面寫的是法語,意思是“獅心王”。
原來,這位被稱為“獅心王”的英格蘭國王竟然不會講英語。理查一世是金雀花王朝的第二位君主,當時,他的王國的主要疆域是在法國,包含了今天法國的大部分地區。在英國,他只統治英格蘭地區,蘇格蘭和威爾士當年并不在他的統治下。理查在位10年,卻只在英格蘭呆了6個月,因此,這位國王不會說英語也就不足為奇了。
至于理查為什么被稱為“獅心王”,則來自于一段集英雄、美人等傳奇要素為一體的傳說。據稱在十字軍東征返回的路上,理查被神圣的羅馬帝國皇帝亨利六世扣押,以索取贖金。不料,亨利六世的妹妹愛上理查。一次,他們在幽會時被捉獲,亨利六世十分生氣,但他無法因為這個原因而處死一個國王,于是他讓人將一頭獅子放進了獄中,但沒有放食物,希望饑餓的獅子吃掉理查。當獅子張開大嘴要吃理查的時候,理查卻搶先一步,將手伸進獅子的咽喉,一直插入胸膛,將它的心臟掏了出來。然后他大搖大擺地走到宴會廳,將獅子心往盤子里一放,開始享用起來,把旁人嚇得面無人色。此后再無人敢暗算他,“獅心王”的稱號也就不脛而走。在當年關押理查的古堡附近,至今還流傳著一個故事:在“獅心王”被關押的時候,忠實的英格蘭宮廷歌手到處漫游,吹著英格蘭的小調四處打探消息。有一天,國王在窗前聽到了自己心愛的歌,知道是故人來了,便悄悄傳遞信號說明了自己的下落。
英格蘭最終為理查支付了天文數字的贖金——英格蘭因此而陷入了嚴重的財政困難,但在英國,從來沒有人責難理查,反而為曾經擁有這樣一位當時歐洲,甚至世界上最英勇的武士和最善戰的國王而自豪。這也是最終英國議會在議會大廈外面建立他的雕像的原因。
不過,按照歷史記載來看,英國議會門口這座戴盔披甲的“獅心王”雕像有些不真實,因為理查一世以打仗不穿盔甲而著稱,他當年若真是這樣盔甲俱全地打仗,絕不至于42歲就死于外傷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