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宗棠是我國洋務運動早期的始作俑者。中國近代化的一次重要嘗試,福州海軍船廠就是由他最初策劃實施的。
左宗棠很早就對西方機器等“洋務”產生了濃厚的興趣。1866年,他說服同治皇帝采納建立海軍船廠的計劃,并與法國人日意格和德克碑簽定了一項為期五年的合同,以保障計劃的順利實施。
合同規定,由日意格和德克碑兩人承擔建設一個海軍船塢,一座鑄鐵廠,一所船舶工程和航海學校,主要的技師和講師由日、德兩人分別從英、法兩國招募。合同從鑄鐵廠成立之日開始生效。五年內海軍船廠要建造150匹馬力的輪船11艘,80匹馬力的5艘,其中9臺150匹馬力發動機需要在本廠內制造。1866年9月25日,左宗棠奉命調往西北鎮壓回民的叛亂。在離任前,他竭力促成了自己認為可靠的沈葆楨來擔任首任船政大臣。此后的8年,沈葆楨肩負起了這一重大責任。
在艱難中誕生的船廠
福州馬尾海軍船廠從籌建之初就困難重重。沈葆楨為了給母親守孝要到1867年7月才能正式上任。在此前的幾個月時間里,左宗棠只得安排代理布政司和代理巡撫周開錫等幾位官員兼顧船廠的前期工作。但周開錫并不愿承擔如此重大的責任,沒有足夠的工作人員,船廠的建設進展緩慢。
不久,福州海軍船廠又面臨一場更大的打擊。左宗棠調任之后,漕運總督吳棠接任閩浙總督一職。吳從來沒有表示過對“洋務”的關心,而更嚴重的是他還是左宗棠的反對派,一向把福州海軍船廠看做是左宗棠的一個獨立據點,欲除之而后快。他上任后立刻集聚了一批反左勢力,開始了對左宗棠親信的打擊。作為左宗棠福州親信頭目的周開錫成了他們打擊的第一個目標,接下來知府李慶霖,署理布政司夏獻倫,臺灣道臺吳大廷等左宗棠在福州的所有親信幾乎都受到了指控。反對派羅列了各種罪名欲將他們趕出要津。福州海軍船廠的工作被迫停止。
1867年7月,沈葆楨上任后立刻覺察到了吳棠等人的陰謀。審時度勢,沈決定對吳采取正面反擊,將他的陰謀公之于眾。1867年10月,海軍船廠的幾個關鍵職位仍然空缺,沈致函總理衙門,控告了吳的陰謀手法。與此同時,左宗棠也斷然采取了行動,上書控告吳棠。在沈、左的努力下,皇帝下令周開錫、葉文瀾、李慶霖、胡光墉到海軍船廠任職,而總理衙門斥責了吳的行為。不久吳被調往四川任總督。
從“萬年清”號到“揚武”號
沈葆楨抵制住了來自船廠外部的種種破壞后,又進一步加強了船廠的管理。船廠的運作逐步走向正?;?。然而這時船廠內部又出現了新的矛盾。德克碑和日意格這兩位法國監督彼此開始不和,而且矛盾開始激化。這使得剛剛穩定下來的船廠又面臨著新的矛盾。最后這一矛盾以德克碑的離開而告終。
此后,船廠生產走上正軌,船只的建造也開始快速進展。一年后,船廠的第一艘輪船的船身完工,技術工人開始裝配發動機,發動機是從國外進口的,馬力為150匹。幾個月后,輪船正式下水,開始了第一次試航。沈葆楨給此船命名為“萬年清”號,在天津,“萬年清”號接受了皇室的檢驗,它的良好性能給人們留下了深刻印象。
1870年,船廠的大部分永久性建筑和三個造船臺都已完成,船廠的生產能力進一步提高。合同規定的造船計劃進展順利。1871年,船廠和法國監督經協商,決定將兩艘150馬力的運輸船改為一艘250馬力的巡洋艦。在合同滿期后的2個半月,這艘巡洋艦正式建成下水,它被命名為“揚武”號。至此合同中規定的15艘輪船全部完工?!皳P武”號實際上是馬尾船廠制造的一艘樣品船,發動機由國外進口,煙囪是可縮進的三段式,能較少的暴露在敵人的炮火中,船上裝有威力強大的炮組,共13尊,一尊150磅,10尊70磅和2尊24磅炮。這種設計在當時與歐美同類船艦相比已屬先進水平。
銀子之爭
1871年之后,福州海軍船廠的造船計劃進展順利。船廠學堂到1874年已有兩個班的學員完成了學業,進入船廠的各個部門工作。這一切使得福州海軍船廠本該有一個無限光明的前景。
然而事實并非如此。船廠創立之初,左宗棠曾設想船廠需要300萬兩白銀作為流動資金,并為船廠每月從海關洋稅中爭取到了六成資金,約白銀60萬兩。然而很快這個預算就被證明是過低了,實際上到1875年10月為止,海軍船廠一共花費600多萬兩白銀。而資金短缺的問題早在1871年就已非常突出了。隨著船廠生產規模不斷擴大,各項財政開支增大,僅養船費一項就令沈葆楨無力支撐。1872年夏末,沈葆楨向左宗棠求助。左慷慨答應每月從自己的軍費中撥2萬兩白銀給沈。之后,沈葆楨又設法從福州的鴉片票稅以及茶稅中獲得了部分資金。但這些只能是杯水車薪,不能從根本上解決船廠的資金短缺問題。無奈,沈葆楨只好縮減開支,下令將船廠的造船計劃定為每年兩艘,這實際上是大大低于船廠的生產能力。1875年,船廠的財政狀況進一步惡化,原本劃定給船廠的六成海關洋稅也難以兌現了,福州海軍船廠即將山窮水盡。
這時左宗棠授意向北京建議將船廠造好的輪船分撥到沿海各省調用,這倒為沈葆楨減去了不少負擔。然而時運不濟,原來劃撥給浙江省調用的“湄云”號發動機出了問題。沈、左的反對派立刻抓住這個機會,大做文章。他們紛紛譴責福州船廠花費巨大,而船的質量卻極為低劣,叫嚷著要關閉海軍船廠。
曾國藩、李鴻章等人分別上書和發表言辭支持造船事業,并竭力推動調撥馬尾船到沿海各省。這才讓福州海軍船廠度過了難關。
但高額的花費仍是船廠一個致命的弱點。1875年以后,福州海軍船廠實際已進入衰退期。
沈葆楨后任的幾個船政大臣實際都無心于船廠的事業,這更加快了福州海軍船廠的衰退,這所原本在國內首屆一指的近代軍事企業,由于種種原因未能得到進一步發展,1884年8月23日中法馬尾海戰開始。由于馬尾船艦本身的落后以及清政府的昏庸,使得停泊在馬尾海域的11艘戰艦全軍覆沒,海軍船廠也在敵艦的炮火中被摧毀,左宗棠等人對中國近代化夢想也隨之破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