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發(fā)展中國家為建立新的國際經(jīng)濟秩序和協(xié)調(diào)內(nèi)部立場而同發(fā)達國家進行談判的國際組織為____________。
2.我國最大的詩歌集是《全唐詩》。該全集共____________卷,計收詩48900余首,作者2200余人。
3.____________色標志用于危險警告、謹慎標志、機器圍欄及障礙的斷裂危害,意為注意、警惕、危險。
4.玉米、馬鈴薯原產(chǎn)南美洲,____________朝中期傳入我國。葡萄原產(chǎn)于歐洲、西亞和北非一帶,漢武帝時,____________出使西域帶回我國種植。
5.《世說新語》是一本記述人物的逸聞瑣事、言談舉止的散文集,文字質(zhì)樸,其中有不少故事成了詩詞中常用的典故,它的作者是南朝宋著名文學家______。
6.“夕陽西下,斷腸人在天涯”出自馬致遠的________。
7.血液中有紅細胞是脊椎動物的特征,其所以呈紅色,是由于有血紅蛋白的紅色色素存在的緣故。人的紅細胞壽命只有3個月,由____________補充新的紅細胞。健康人體中,1立方厘米血液含紅細胞__________萬個。
8.波蘭人____________是日心說的創(chuàng)立者,近代天文學的奠基人。
9.中國最早采用“社會學”一詞的人是出現(xiàn)在譚嗣同1869年著的____________里。
10.人類具有7種智能:語言能力、邏輯-數(shù)字能力、音樂能力、身體活動能力、人際關系能力、_________和探索心靈能力。
11.被列寧稱為“中國11世紀最偉大的改革家”是________,他在1058年,上萬言書,要求對宋初以來的法度進行全盤改革,扭轉(zhuǎn)積貧積弱的局勢。
12.公元5世紀,英國的亞瑟王和他的騎士舉行會議時,不分上下座位,圍著圓桌而坐,這就避免了與會者因席位上下而引起的糾紛,這樣就產(chǎn)生了________。
13.品種最多的_______花有1.5萬種。
14.1842年2月,馬克斯、恩格斯為共產(chǎn)主義同盟所寫的《______》,是國際主義運動的第一個戰(zhàn)斗綱領。
15.提出“知識就是力量”這句名言的是培根,他是_______國近代哲學家,也是文學家。
16.“清談”是中國古代的一種遠離時務,談話不著邊際的風氣,亦稱“清言”或“玄談”,盛行于____________時期。
17.在人體內(nèi)既不會被消化吸收,也不能提供能量和營養(yǎng)物質(zhì)的是____________。
18.____________是最大的群島,它是新月形狀,由______多個島嶼組成。
19.過度肥胖者的脂肪組織中,占細胞重量50%以上的物質(zhì)是____________。
20.公元前2137年,我國的____________記錄了世界上最早的日蝕。
21.曾獲“但丁國際獎”的中國文學家是____________。
22.非洲中部有一種樹葉瓣火紅,很長,像火炬。微風拂下,樹葉像火苗竄動,故稱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