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前,我剛步入婚姻的殿堂,懶散、自由慣了的我一點兒也沒有“集體”意識,不僅做事我行我素,而且最基本的家務活也要老公分擔,收拾屋子,做飯,洗碗,都要安排“值日生”:一、三、五,是我;二、四、六,是老公;周日兩個人一起猜石頭、剪子、布。好在那時老公很寵我,樣樣言聽計從,再加上新婚的甜蜜,每次的分工、勞作都充滿歡聲笑語。在單位無意中和同事們說起,一個小姑娘連連夸獎:“太浪漫了,太浪漫了。”真的嗎?我差點暈倒,這也叫“浪漫”啊?你饒了我吧。
八年前女兒出生,全家的寶貝和幸運星降臨,歡樂自不必說,苦惱的是我有習慣性失眠癥,尤其是再次入睡非常困難。每次半夜女兒需要喂奶或者換尿布,忙碌完的我總是數著老公的呼嚕盼天亮。直接的結果是人迅速苗條成為骨感美人,而且臉上的皺紋N次方增長。老公看著,疼在眼角眉梢,痛在一日三餐。不僅頓頓讓我大快朵頤,而且每餐必說“再吃點,再吃點”。干脆包攬了夜間勞作,后來竟然爐火純青到邊換尿布邊瞌睡,邊哼搖籃曲邊打呼嚕的境地。和準媽媽、媽媽們交流,準媽媽的一句“太溫馨了”,讓我大笑不止,這叫什么事兒啊。
六年前送女兒上托兒所,終于揚眉吐氣的我,重新開始收拾妝奩。衣服舊的舊,老土的老土,羞于出門見人。我滿大街轉了兩圈回來,斬釘截鐵地跟老公說,我也要買羊絨大衣。老公瀟灑地甩出幾張大票子,說,買啊,現在就去。我嚴肅地說剛剛夠買一只袖子。老公呆愣著看我片刻,毅然決然地拿出家里所有的現款。我擺弄著鈔票說,買了大衣,就只能吃白菜了。老公突然笑起來,這個肉食動物竟然說,有白菜吃,也很好。
四年前我買了新自行車,每日下班回家老公都扛到二樓,上班前再扛回樓底。有天周末我要加班,老公躺在床上正給女兒講故事,看見我要出門,急忙起床穿衣服。我說沒事,我能行的。可老公不聽,非要親自扛下樓去。女兒撇著小嘴說,我爸爸對我媽媽太溺愛了。
兩年前我和老公吵架,生氣中我收拾自己的東西要離家出走。老公抱著女兒坐在衣箱上,板著面孔說,走可以,只能帶走屬于你自己的。我以為他要我把女兒和他一起帶走,想得美。胡亂抓幾件衣服、日用品,提上衣箱,剛走到門口,就被老公堵上門。他板著面孔說,不行,你多帶東西了。把箱子扔在地上,空身出門,這樣總可以了吧?也不行。老公說,我和女兒的心在你身上,你把它們放下來還給我們!
昨天,我在單位為別人的幸福落淚,羨慕感動之際,復述出來和同事們分享。大家一起把矛頭指向我,說我是幸福得找不到北了。現在才知道,我一直是大家追求幸福的“模范”,甚至有人說,我這樣的幸福,他們只要一點點就足夠了。
我們總是羨慕別人的故事,卻不知道自己也是故事的主角。張開你的觸角,慢慢地就會發現,幸福無處不在,時刻伴隨在我們的身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