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lowing in the wind
隨風飄蕩
鮑勃·迪倫
一個男人要走多少條路
才能將其稱作男人
一只白鴿要飛越多少海洋
才能在沙灘上入眠
炮彈要飛多少次
才能將其永遠禁縛
朋友,答案卻在風中飄蕩
答案卻在風中飄蕩
一座山峰能屹立多久
才會被沖刷入海
那些人還要生活多少年
才能最終獲得自由
一個人能多少次扭過頭
假裝他并沒有看到
朋友,答案卻在風中飄蕩
答案卻在風中飄蕩
一個人要多少次仰頭
才能望見蒼天
一個人要有多少只耳朵
才能聽見民眾的呼號
多少人死后他才知道
無數的人性命已拋
朋友,答案卻在風中飄蕩
答案卻在風中飄蕩
生于80年代的人,很多都是因為《阿甘正傳》中Jenny如天籟般的歌聲而走進了這首歌,進而走進了美國的六七十年代——這個和當時的中國一樣充滿激情的年代??駸岬膶W生、革命、理想、嬉皮士、洶涌浪潮下平凡而美麗的愛情——這一切的一切,是任何一個時代的年輕人都夢想的。與Jenny一樣,迪倫也是這無數用生命來燃燒激情的孩子們中的一個——惟一不同的是,他成功了,站在了夢想的云端,微笑。
1963年,鮑勃·迪倫22歲,一把吉他,一只架在脖子上的口琴,真正的破鑼嗓子,還有亂糟糟的發型。他出現在有4萬6千人參加的第三屆“新港音樂節”上,順理成章地接受了和他一樣充滿激情、愛好思想的年輕人的愛戴。
8月27日,美國歷史上鼓舞人心的一天。20萬人參加了著名的華盛頓公民權大游行。黑人民權領袖馬丁·路德·金激情四射有如神助,發表了名垂青史的著名演講《I have a dream》。而鮑勃·迪倫,則用他的抗議歌曲《Blowing in the Wind》真正站上了時代的頂峰。這些往事,早就離我們很遠很遠了,可是當鮑勃·迪倫那沙啞而激動的聲音從充滿噪音的老唱機里流淌出來的時候,或許誰都會為之感動。
原名RobertA11en Zimmerman(羅伯特·阿蘭·齊默爾曼)的迪倫在1962年正式改了名,這件事一直是他的傳記作者們考證不完的話題,最普遍的一種解釋是,這位從明尼蘇達州立大學輟學的年輕歌手喜歡讀詩,英國詩人Dylan Thomas(迪倫·托馬斯,人稱“瘋狂的迪倫”)就是他的燈塔之一。可不是嗎,如果所有的詩都像《隨風飄蕩》那樣又簡潔又深刻,詞句間流淌著智者的光華,同時又樸實得像民歌,那么當代的詩人們和他們的讀者們就不會覺得有什么溝通上的困難了。
然而,詩歌對于鮑勃·迪倫來說,是智慧的源泉,但不是全部。他似乎天生是一位搖滾民謠歌手,要汲取社會和青春的養分。在某些特別的年代,例如發表《隨風飄蕩》的1962年,熱血青春被各種潮流和力量所裹挾,化作勇氣和鋒刃介入了社會運動之中。鮑勃·迪倫剛剛因彈唱的魅力而嶄露頭角,馬上就因為對政治的關注、對青年的召喚而躍升為巨星。那真是個思想的年代,不用談論愛情、不用擁有金錢,只需社會責任感就可以成為偶像!
后來,《B1owing in the wind》被包括錘·拜雅斯和The Brothers Four在內的許許多多歌手和組合翻唱過,成為了一個永恒的經典。
或許很多年以后,這些歌手都將老去,他們的演繹,也會被我們遺忘。但是,將有更多更多的孩子會用自己的吉他和歌喉問:How many roads must a man walk down,Before you Call him a man……(一個男人要走多少條路才能將其稱作男人……)
Where Have All the Flowers Gone
花兒都到哪里去了?
鍾·拜雅斯
花兒都到哪里去了?
它們給女孩摘走了
女孩都到哪里去了?
她們給男人娶去了
男人都到哪里去了?
他們當兵打仗去了
士兵都到哪里去了?
他們埋在墳墓里了
墳墓都到哪里去了?
它們被花兒覆蓋了
戰爭有多可怕?支離破碎的鮮花,幾分鐘前還生龍活虎的小伙子,已經飄零的美麗愛情,所有的東西都被埋進了墳墓里,這就是“Where Have A1l the Flowers Gone”,它無疑是最偉大的反戰歌曲。
Joan Baez將所有的憤怒和悲哀,都用平靜的、透明到不能再透明的歌聲傳出來。淡淡的,淡淡的,一絲一絲地,沁入每個人心靈的最深處,擾動了那一層對生命、和平的期待。
Joan Baez 1941年1月9日出生于美國紐約Staten島。我們經常聽到的與“民謠皇帝”Bob Dylan齊名的“民謠女皇”的稱號就是指她。Baez作為民謠界女性權威演繹者的地位是在1959年新港民謠節上奠定的。她對民謠音樂的理解加上天生的近乎完美的嗓音,使得她成為50年代之后民謠音樂中的一株奇葩。
Baez最初的四張專輯均取材于美洲與英國的傳統民謠,然而隨著民權運動的發展,她開始逐漸投身于抗議運動,創作了大量的反戰歌曲,這才讓Baez成為真正有內容與個性的Joan Baez。她帶著這些有力的歌曲四處進行巡回演出,從音樂上推動了民權運動,同時也孕育了她與Bob Dylan之間浪漫的愛情故事。
多年之中,Baez演繹了Dylan多首經典曲目:《Farewell Angelina》,《Love Is Just A Four Letter Word》……在這段日子與以后的歲月中,Baez越發投身于非暴力的抗議運動。她在60年代中創立了非暴力學習協會,自己也因為參加反戰集會而兩次入獄。
1968年,Joan Baez與另一位激進運動成員David Harris結婚,但于1972年離婚。她1975年的專輯《Diamonds and Rust》是一張完全由自己創作的專輯,其中的標題歌《Diamonds and Rust》被認為是Joan Baez最出色的歌曲之一。這首曲子描寫的是Baez和Dylan當時亦師亦友的感情,歌詞晦澀卻蘊含真情。
進入八九十年代,Joan Baez更是把自己的生活分為兩個方面:人道主義運動與音樂創作。在前者,她于1979年創立了國際人權社,于后者,Joan Baez又有多張廣受好評的專輯出版,包括1989年紀念從藝30年的《Speaking of Dreams》專輯。Joan Baez前期作為一位民謠歌手,后期作為一位人道主義歌手,都決定了她是20世紀50年代之后世界最偉大的歌手之一。
(梁蕭蕭薦自《書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