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人簡介:
趙思運,1967年出生于東鄆縣農村。文學博士。高校副教授。從事20世紀中國文藝理論及現代詩歌研究。入選《中間代詩全集》、《2004中國新詩年鑒》、《2004:文學中國》、《世紀印象——百名學者論中國文化》等十幾種重要選本。著有《現代詩歌閱讀》、《寫在詩歌邊上》、《何其芳精神人格演變解碼》。
飛
原來我會飛
飛得很快
比飛機還快
后來我長了翅膀
翅膀那么沉重
我就不愿意飛了
廣播
70年代我很小
模模糊糊記得家里有個廣播
黑色的硬片片
圓的
像現在的家用鐘表一樣大
有線的
現在我只記得
每到中午12點
就唱東方紅
娘就說
該做飯了
一個果盤
那年塵了大路
娘高興地來城里看孫子
她最喜歡我們的果盤了
形狀很特別
很雅致
孫子大了
娘想回農村住
走的時候
目光不離那個果盤
我讓她帶走了
這次回老家
那個果盤還在
已經磨得很破了
在廚房里放著
妻子幫娘做飯
問
芹菜切多少
娘說
今天人多
切兩果盤吧
民間藝人開篇詞
下定決心拾棉花
不怕犧牲別落下
排除萬難砍花柴
去爭取勝利背家來
沒有懸念
他看了我一眼
我沒有理他
他很象我的一個兄弟
在濟南的兄弟
但肯定不是
我低著頭吃飯
他又看我了一眼
我只顧吃自己的飯
沒有理他
這家伙怪怪的
他吃過飯
看了我——眼
走了
這時
我的手機響了
我濟南的兄弟打過來的
花妮
花妮的丈夫是個癱子
花妮今年春天下崗了
花妮買了個三輪車
今天第一天
跑了一個沒有拉著一個客
到了晚上12點
南華火車站
花妮一車拉了四個
拉著拉著
四個人把花妮拉進了荒地
天亮到家
癱子問掙錢了嗎
花妮說
一下子掙了四個人的錢
日他媽的
累死了
火車
怎么那么多的火車
一閉上眼睛
就是火車
那么多的火車
從東邊來
從西邊來
從南邊來
從北邊來
那么多的火車
都一齊撞過來
這么多的火車
我怎么能夠躲避
僵硬的火車
像一條條僵硬的蛇
在我的身上碾過
在暗夜
發出轟隆轟隆的聲響
一整夜
震耳欲聾
不安
答應我
把世界上的燈全部息滅
把我深深埋進黑暗
為什么我還能認出你
并且被你認出
你漆黑的皮膚
閃閃發光
給黑夜帶來不安
我一直相信烏鴉是白色的
我們看到的不是烏鴉
而是它的影子
我知道
我看到的你黑黑的身體
也不是你
評論:
□邵子華
趙思運的詩歌擅長敘述,他的敘述簡短、素樸,形式上有點單調,顯得很土。老子說過:“信言不美,美言不信。”把“美”和“信”對立起來也許有些過分,但思運追求的確實是詩歌的“信”,即對事物直相的揭破。他放逐了表象的浮華,注目于潛藏的本質。而所謂揭破,也只是暗示給我們的。對于詩歌創作來主,“直說即破壞,暗示才是創造。”趙思運的目的在于對讀者記憶的呼喚和表象的云集。因而他只描繪一條能通幽的小徑,只打開一扇展示風景的窗子,剩下的就需要讀者通過自己的努力來完成了。這種暗示在敘述上是一個高難度的動作。有點類似于小說敘事中的“反轉”。在似乎不經意的敘述中,突然一個轉折,敘述的方向發生了根本的變化,這就產生一個結,一個漩渦,一個聚光點。敘述的價值就在此處瘋狂地滋生和蔓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