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10月13-16日,“2005’中國(淄博)國際陶瓷博覽會·第13屆世界瓷磚大會”在中國陶瓷名城淄博舉行,琳瑯滿目的各色陶瓷品讓4000多名中外客商爭睹了北方瓷都的風采,領略了陶瓷的魅力。
就在1個月前,“2005中國名牌產品”評選揭曉,淄博的華光陶瓷、硅苑“中華龍”和銀鳳陶瓷3個產品榜上有名。淄博陶瓷的品牌推進初結碩果。
淄博陶瓷文化源遠流長,至今已有8000年的歷史。“后李文化”時期的陶釜、“龍山文化”時期的蛋殼陶、北朝的青瓷蓮花尊、唐代的茶葉末釉、宋代的雨點釉,一個個時代的杰作代表了淄博陶瓷業發展的脈絡。經過長期的發展,淄博陶瓷產業現已擁有日用陶瓷、美術陶瓷、建筑陶瓷、化工陶瓷、電瓷、高技術陶瓷、陶瓷機械及高級耐火材料等產品門類,幾乎涵蓋了所有陶瓷領域,年銷售額過百億元。
單就陶瓷單項而言,淄博陶瓷沒有絕對的優勢,日用陶瓷在技術水平上有很大優勢,但是規模較小;建筑陶瓷的規模可觀,卻缺少品牌、技術優勢;高技術陶瓷正在快速發展,但時間較短。然而這些因素同時也使淄博具備了其他陶瓷產區所沒有的在多個陶瓷領域都保持前列的綜合性優勢。
一個缺憾是,淄博陶瓷的優勢并未充分轉化為生產力。與景德鎮、佛山等陶瓷產地相比,“淄博陶瓷”這個地域品牌不夠響亮,尤其是叫得響的品牌產品更是鳳毛麟角。在國內,提起淄博陶瓷,多數人認為是低檔陶瓷,而南方景德鎮、佛山的陶瓷才是品牌的代表,淄博陶瓷的發展因此受限不少。
目前,淄博有陶瓷生產企業和相關行業計600多家,除了皇冠、華光、硅苑、銀鳳等少數的知名品牌外,大多數陶瓷企業沒有自己的品牌,靠低檔次、大眾貨以及為外地企業做“貼牌”產品來推銷自己的產品,僅有10%的企業擁有自己的技術開發、品牌推廣部門。專家預計,今后3年內,國家將強制執行建陶生產企業準入門檻標準,淄博陶瓷將有30%至40%的企業自然減損,建陶工業結構調整的壓力進一步加大。加之整個淄博建陶產區整體競爭力不夠突出,如遇市場波動,必將遭遇強烈沖擊。
一個現實是,淄博陶瓷企業的生產設備多是一流的,而陶瓷的工藝和檔次卻遠低于南方的陶瓷生產企業。企業缺乏品牌意識,不注意品牌的建樹,同業之間的惡意競爭,致使淄博陶瓷在價格、品牌方面遲滯不前,南方的企業則趁機以低價買進淄博陶瓷產品,進行精美的包裝,貼上自己的品牌,結果身價大大提高。另一方面,淄博陶瓷過去一直是家庭作坊式的企業居多,銷售方式也多是一些比較原始,無論從展示水平還是銷售策略上都顯得落后。淄博陶瓷需要一個充分展示自己的平臺。
于是淄博開始了陶瓷在技術含量和品牌培育上的開拓。淄博市首先出臺名牌獎勵政策,整合全市陶瓷生產資源,對優勢陶瓷生產企業進行重點扶持,一種爭創名牌的意識和行動加速了淄博陶瓷名牌的孕育和誕生。經過細致考察,總投資30億元的招商引資項目——中國陶瓷科技城在本次陶博會前夕開館。科技城建筑面積123萬平方米,集展會交易、廠商辦公、倉儲物流、五星酒店、高檔住宅等綜合功能,為淄博陶瓷搭建了一個貿易、交流、技術合作的平臺。
2002年11月,國家科技部正式批準淄博市為“國家新材料成果轉化及產業化基地”。為淄博陶瓷爭取了一個寶貴的契機,陶瓷新材料產業成為調整工業經濟結構的突破口。淄博市先后與中科院、北大、清華、上海交大等著名科研機構、高校簽署合作協議,成為他們的成果孵化器,100多項成果被迅速轉化為生產力。強大的科研力量、快速的轉化能力和優良的發展環境促進了淄博新材料產業的大發展。其中,無機非金屬材料、有機高分子材料、金屬新材料、納米材料、稀土材料、人工晶體等產業形成,高技術陶瓷迅速在淄博興起。
高技術陶瓷由于具有高強度、高硬度、耐磨及良好的光、熱、聲、瓷、化學等方面的性能,為任何金屬材料所不能代替,是一種新的節能環保材料。經過幾年的發展,淄博市高技術陶瓷已經初顯成果。以“中國龍”入選“2005’中國名牌產品”的山東硅苑新材料科技公司,早在上世紀90年代就開始在無機非金屬材料的研究和開發方面向多領域的高精尖產品擴展,目前公司的機械、造紙、化工、電子等工業用古化鋁及氧化鋯、碳化硅耐磨材料,以及特種耐火材料的研究開發及推廣應用都達到國際先進水平。山東硅苑被認定為國家新材料產業基地技術支撐企業。
與山東硅苑新材料科技公司一起撐起淄博高科技陶瓷產業的重點企業已有近10家。淄博工陶集團與世界500強企業日本旭硝子公司合作生產電熔耐火材料,使企業躍居全國重點陶瓷企業首位。2004年淄博市高技術陶瓷實現產品銷售收入10億元,在特種陶瓷、工業陶瓷、高檔耐火材料等領域形成了自己的技術優勢。
高技術陶瓷企業的興起推動淄博陶瓷業走向了一個新的高度。淄博市為陶瓷產業進行了新的調整和規劃:以陶瓷新材料為主的新材料是淄博市新材料產業基地的支柱產品,新材料產業發展將以陶瓷為主,廣泛開發航空、日常生活、機械等領域的應用材料及邊緣性的新材料產品。淄博陶瓷正由科技而步入品牌時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