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山東省名牌產品萬里行”西線活動讓山東占足了風頭。全省318家企業、1000多種產品構成巡展專列,歷時半個月,途經烏魯木齊、蘭州、西安,進行山東名牌產品的展銷。
這次山東名牌產品萬里行西線活動采用流動展覽館的方式,參加企業在26個由集裝箱改制成的流動展室內布展,列車開行至所到城市,布置在城市廣場上,讓市民現場感受山東名牌的最新產品與技術。這次新穎的巡展活動方式不僅在山東,在全國也是第一次。在參展的名牌萬里行活動中,既有海爾、青啤、張裕等一大批全國知名大企業,也有菱花味精、龍大食品等一批近幾年涌現出來的名牌新秀,既有消費類產品,也有生產資料類產品,基本代表了山東制造業的形象和水平
本次巡展活動的成果同樣令人關注。在烏魯木齊、蘭州、西安三個省會城市的產品促銷和經貿洽談中,累計簽訂各類投資及貿易合同和意向564項,總金額達172億元。
而2004年 6月,“山東省名牌產品萬里行”北線活動專列滿載“山東名牌”從濟南經天津、沈陽、長春,行駛1000多公里抵達哈爾濱,帶著463種名牌產品與沿線消費者見面。這次經濟交流和洽談活動,山東與4省市簽署的意向和合同金額達20多億元,推進了地區間合作,擴大了山東名牌的知名度。業內人士評價,此舉拉開了山東企業、產品批量走向全國的序幕,“山東制造”成為一個震撼全國的品牌。
由山東省人民政府主辦山東省名牌產品萬里行活動,旨在全面展現“山東制造” 水平、擴大山東名牌產品在全國的影響,是配合山東建設半島制造業基地的一項重要舉措。整個宣傳推介活動分北線、西線和南線在不同的區域分別展開。
名牌萬里行活動為山東名牌的發展開辟了新途徑。隨著名牌戰略的推進,山東省的廣大企業逐步從數量、價格的競爭過渡到質量的競爭,涌現出了一批像海爾一樣的大型企業,許多小型、民營企業也開始注重品牌。山東省的企業已經從意識上完成了對“名牌”的認知。對外宣傳推介名牌,這對于山東企業優化產業結構、拓展外部市場,從整體上提高“山東制造”的層次和水平,都有著重要的意義。
來自國家統計局的信息顯示,今年上半年山東省GDP達到8490億元,以15.4%的增速排名第二,僅次于廣東省。山東成為中國經濟增長的熱點。山東盡管有著豐富的資源,但相對于經濟的快速發展,山東省仍不可避免地遭遇資源瓶頸的制約。這次名牌萬里行活動,山東就是要加強與其他省市在發展制造業方面的交流與合作,走出去尋找更大的發展空間,擴大山東名牌的影響,以推進制造業的新發展。
除卻項目合作,山東名牌產品萬里行活動更大的收益在于找到了自身發展中的缺陷以及與其他省市合作互補。山東雖然與多數省市的經濟互補性強,但在組建有機統一、產業關聯、協作分工的經濟區方面,還需要一定時間和科學的運作方式。
在活動中,山東為這種經濟合作方式尋求到了很多好辦法。途經的省市商家、消費者對山東產品的看法和建議,為山東名牌產品的發展提供了一個極好的思路。在中國東北地區,山東壽光市的無公害蔬菜非常受歡迎,而其他的農產品卻很少進入。許多消費者認為,山東的許多農產品在東北都有很大的市場,而產品卻少得可憐,原因在于山東的產品在創新方面不如他人,這是山東產品共有的弱勢。所以山東在保證產品質量的基礎上,還要在形式上做好文章。
在西部,新疆面積10倍于山東,資源相當豐富。目前新疆的經濟相對欠發達,在資金、技術、人才方面匱乏,因此與山東企業合作具有良好的互補性。而以新疆為跳板,將產品輻射至哈薩克斯坦、吉爾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等中亞國家,山東將面對一個幾億人口的大市場,可以說商機無限。
名牌產品萬里行活動更大的受益者是參與企業。如此大規模的活動,彌補了企業自己組織促銷活動勢單力薄的弱項,政府的穿針引線不僅花費少,而且影響力大,這是單個企業無法做到的。
此外,在名牌萬里行活動中,山東省人民政府還與當地質量技術監督局簽署質量合作協議,承諾雙方共同打假扶優,為對方進入本地市場降低門檻、提供保護。這是山東產品擴大市場、創立名牌的又一有利保障。
山東名牌產品萬里行活動,讓山東與外部資源實現了強強聯合。“山東制造”叫響全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