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唐宋八大家之一的歐陽修不僅是個大文人,而且,他還當過大官——宰相。
歐陽修當宰相后,沒有忘記自己幼年家貧、求學困難的景象,決定資助家鄉建一座學堂。建學堂要拆遷民房,他告誡知縣,一定要合情合理地搞好拆遷,要使被拆遷的人滿意。
宰相發了話,下面自然不敢胡來,拆遷也格外順利。可臨到最后面一座破舊的房子時,卻出了麻煩。
這是家賣糧食、蔬菜的小店,店主世代居住此地,戀根性很強,但他也佩服歐陽修的義舉,心中十分矛盾。他對經辦人說:“宰相為民著想,小民感激不盡。可我這房產是祖上傳下來的,在我手上丟了,愧對祖宗。小民為難啊!您就把我的心事轉告宰相吧,祈求他的諒解。”
店主話說得十分婉轉,意思也很明白:他是不會賣房的。經辦人反反復復勸說,好話、大道理說盡,店主卻只是一個勁地稱贊歐陽修,賣房、搬遷之事毫不松口。經辦人有火不能發,因為上司一再告誡不能粗魯行事。知縣得知此事后,只得如實向歐陽修稟報。
歐陽修聽了知縣的報告,不急不惱,還稱贊知縣工作細致、有耐心,同時交代知縣:“店家不愿賣,絕不可強買,先動工,這戶人家我自有辦法要他搬遷。”下面磨破了嘴皮都未說通店主,歐陽修卻說得如此輕松,知縣尋思:看你有什么高招!這時歐陽修又交代說:“搬遷的事不必再提,工地需要的蔬菜、糧食,都要到這戶人家的店中去買。”知縣心里老大不愿意,也只好連聲答應,回去照辦。
學堂如期動工了,工地上幾百人的吃喝,全到那家小店買,他家一改往日的蕭條,生意紅火起來,全家傾巢而出也忙不過來,只得雇了幾個伙計。學堂地基還未打好,店家就賺了不少錢,樂得店主整天合不攏嘴。可有件事也令他頭痛:滿屋盡是糧食和菜蔬,連插腳之處都沒有了。正在這時,知縣又派人來傳話:“兩天后工地還要增加幾百人,你趕緊去采辦糧食蔬菜!”
店主聽了,興奮得滿面紅光。他滿懷歉意地對來人說:“全仗大人和相爺的關照,我的店才興隆起來。興建學堂是件大好事,我卻舍不下這間破屋,為難了你們,也辜負了相爺的美意,實在有愧!”最后他提出,翌日就搬家。
這事傳開后,人們紛紛贊頌歐陽修,說他是體諒百姓疾苦的好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