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人,是我們在小學階段最主要的習作內容之一。讀了不少同學寫人的習作,總覺得缺少一點新意。仔細分析,這些習作不是選材不典型,而是構思不夠精巧。也就是說,完成習作,選取較理想的素材只是基礎,如何組織好這些材料,做好構思才是寫好習作的關鍵。
怎樣構思才算精巧呢?我想,如果大家讀過文學家魯迅先生的文章《少年閏土》,一定會感受到閏土那活潑可愛、健康勇敢的農村少年形象。閨土之所以被塑造得活靈活現、栩栩如生,很大程度上應該得益于作者在布局謀篇和敘事手法上那獨具匠心的構思。下面就讓我們來具體地看一看吧。
1、蓄意渲染。文章的開頭打破了大多數寫人文章的常規開篇方式,作者用飽蘸深情的筆墨勾畫了一幅“閏土月下刺猹”的特寫畫面……“深藍”“金黃”“碧綠”“帶”“捏”“刺”等詞語無不浸透著“我”對閏土的敬佩和神往之情。
2、暗設懸念。作者在一筆點明“這少年便是閏土”后,開始用較多的筆墨平鋪直敘與閏土相識的緣由。先是著力地渲染,接下來卻又放慢了節奏娓娓而敘。什么原因呢?作者在稍后的敘述中漸漸顯露了本意:“閏土和我仿佛年紀”,而且能“捉小鳥雀”。“我于是日日盼望新年”“好容易到了年末”……原來,這是作者設下的懸念,為的是吸引我們快快閱讀下文呢!
3、對比襯托。文中交代與閏土的交往時,作者的敘事手法更是不同一般:借用閏土的口將捕鳥、撿貝殼、看瓜刺猹和看跳魚兒等幾件事依次“說”出,同時在閏土描述的每一件事后穿插了“我”的心理感受作對比。如此一來,在顯露自己無知、懊恨自己生活單調乏味的同時,將閏土聰明能干、知識豐富的少年形象更加鮮明突出地襯托了出來。
4、戛然作結。傾訴了對閏土滿心的敬慕和贊嘆之后,作者在文末一段用“可惜”一詞將筆鋒一轉,指出閏土“須回家里去”。“我”“急得大哭”,閏土也“哭著不肯出門”“從此沒有再見面”等,寥寥幾句,便將他們在短短一個月內結下的深厚友情及“我”的無限留戀、懷念之情勾畫了出來。
品味了這獨具匠心的構思后,同學們一定會有不少啟發吧!當然,習作時具體采用什么樣的構思手法,我們還應根據具體情況來定。不過,有一點我們要堅信:只有勇于創新,才能出奇制勝。你們認為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