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11月14日上午,南川市東城街道辦事處鼓樓壩社區老黨員劉炎貽的家,被斜射進窗戶的陽光照得暖洋洋的。
劉炎貽的女婿周文志從涪陵回來了,三兒媳婦詹秀會從三環路拆遷工地上回來了,在工商局工作的幺兒劉向陽和在國稅局工作的幺兒媳婦陳微回來了。
這幾名共產黨員集體回到老黨員劉炎貽的身邊,是因為這天家里的“家庭黨支部”要開會。
會議照例由劉炎貽主持。
“今天的第一個議程主要是學習十六屆四中全會精神,第二個議程跟往常一樣,還是大家交流思想,互相幫助解‘疙瘩’。”劉炎貽說。
接下來,身為南川市工商局某科副科長的幺兒劉向陽朗讀了登在報紙上的四中全會文件,“支部”成員聽得十分專注。
輪到討論發言——“交流思想,互相幫助解‘疙瘩’”階段時,由于有筆者等人在場,大家顯得有些靦腆。
劉炎貽啟發說:“今天這個會,往回是啷個開的,現在還是啷個開,你們把各自在工作和生活中遇到的問題和疑惑說出來,互相探討、幫助,不要有顧慮,我相信大家都是真正的共產黨員,今天有人來采訪,把我們家的事宣傳出去,啟發更多的人,也是在為黨工作嘛。”
女婿周文志畢竟是公司經理,他說:“目前,國際國內形勢正嚴峻地考驗著我們黨的執政能力,我們作為一名基層黨員,就是要隨時隨地注意形象,要在即將開始的保持共產黨員先進性教育活動中出一份力。”幺兒媳婦陳微風趣地說:“說到不如做到,那天,我出差回來,身體很不舒服,正在輸液,遇到單位有急事要加班,我硬是拔了針頭就去了,我這樣做還是對得起黨喲。”幺兒劉向陽也說:“媽媽病了,在醫院的時候,我們一個個給她擦身子、端便盆,把醫生都感動了,這算不算保持了黨員的先進性呢?”“這當然算。”劉炎貽說,“孝敬父母,完全符合黨的要求,共產黨員的先進性,本身就應該包括孝敬父母、團結同志、和睦鄰里……”
“支部”成員漸漸進入了角色,“支部大會”越開越有味道。
說起劉炎貽家的“支部大會”,還有一番來由呢。
2002年4月,南川中學退休干部劉炎貽,這個有56年黨齡的共產黨員突發重病,住進了醫院。檢查結果顯示劉炎貽患有嚴重的心臟病。醫生說,花十幾萬塊錢安個心臟起搏器,病人可以活3年,不然,只能活3天。劉炎貽一聽,想到自己這么大一把年紀了,何必還要浪費國家一大筆錢呢?
打定主意,劉炎貽將全部子女召集到病床前。“我的時間不多了,有些事情要交代一下。”劉炎貽平靜地說,“我們家有5個黨員,根據黨章規定,符合成立黨支部的條件,今天我們就算成立一個‘家庭黨支部’,我就當一回‘支部書記’,給你們定幾條紀律:你們在單位上要起帶頭作用,好好為人民做事,不要貪污腐敗;弟兄姊妹要團結,時常交流工作心得;我們一家全托共產黨的福,過上了幸福的生活,千萬不要忘本,你們一定要永遠跟黨走,不然就對不起我。”交代完畢,劉炎貽果斷地說,“現在我以‘支部書記’的身份要求你們,馬上把我送回家,讓我安心地死在家里。”
醫生斷言活不過3天的劉炎貽居然奇跡般地康復了。一次在鼓樓壩社區黨支部過組織生活時,了解到一些不參加學習、不依靠組織、不聯系群眾的“三不黨員”越來越多,他馬上想到了自己的子女,下決心把家里的幾個黨員教育好。
劉炎貽共有四兒一女,他和女婿、三兒媳婦、幺兒兩口子都是共產黨員。雖然從組織上組建“家庭黨支部”身邊沒有先例,但從思想上組建一個“家庭黨支部”,是肯定符合黨章要求的——何不把在醫院臨時成立的“家庭黨支部”堅持下來?
劉炎貽的這個想法,得到黨員子女的一致贊同。從此以后,兒女們回家看望他時,他就根據實際情況不定期召開“支部大會”,或者組織大家過“組織生活”。
可別小看“家庭黨支部”的作用。在劉炎貽的嚴格要求下,黨員子女不論是領導干部,還是一般干部,沒有一個違法亂紀。不僅如此,在“黨支部”的影響下,非黨成員的表現也不錯,老大、老三先后下崗,都沒有怨天尤人。劉家還被社區居委會評為了“五好文明家庭戶”呢!
編后語
這三位退休老黨員的故事讓人感動。顏孟堅關心環保,李茲情暖學子,劉炎貽教子有方,雖然他們的追求不同,但精神卻是共同的,那就是對黨的事業無限忠誠、對社會充滿責任感,正是帶著這份忠誠和責任感,他們在離開工作崗位后又一次確定了人生的目標,在造福社會的同時,也讓自己的生命更有意義。他們用實際行動詮釋了這樣一個道理:共產黨員永不退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