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
近年來,在奉節縣、渝北區、萬盛區等區縣,一大批能人紛紛走上村干部崗位,目前我市正在進行第六屆村委會換屆選舉,越來越多的農村能人正在脫穎而出,能人治村已經是大勢所趨。實踐證明,能人治村確實給農村帶來了很大變化。但是,奉節縣興隆鎮石乳村黨支部書記鄧超同志的這封來信表明,對于這些走上村干部崗位的能人,各級黨委、政府既要扶上馬,更要送一程,既要為他們解決工作和生活中的實際困難,更要主動關心他們的思想、情感,給他們釋疑解惑、打氣鼓勁,讓他們從能人變成“能官”,更好地帶領農民群眾發家致富。
編輯同志:
我是一名偏遠山村的村支書,《當代黨員》是我為數不多的精神食糧之一,在雜志上看到別人那些成功的經驗,我確實受益匪淺。然而,在借鑒別人成功經驗的同時,我的心情又非常沉重,故寫信給你們,說說自己的心里話。
我是一名退伍軍人,在部隊摸爬滾打了3年,帶著首長“從此再也不怕浪打風吹”的鼓勵回到家鄉創業,自己辦了一個養雞場,年收入少說有5萬元,在村里小有名氣——用鄉親們的話說,算是個能人吧。
2003年春,全縣拉開“村官”直選帷幕,村上老支書和許多黨員找到我,鼓勵我競選村支書。我當時想,作為一個共產黨員,如果能帶領更多人致富,確實是一件大好事;同時,我也想借此機會施展拳腳,實現人生價值。不瞞你們說,“村官”雖然級別不高,但在我眼里,還是有些盼頭,不論是經濟上還是政治上。因此,我花了一個多月時間,跑遍全村進行調研,終于憑著激情洋溢的演講,得到了全村人民的擁護,在全村黨員大會上當選為村黨支部書記,接過了帶領群眾發家致富的重擔。
然而,一年多時間過去了,我發現,理想和現實的距離竟是那么遙遠。競選時,所有候選人(當然包括我在內)無不擲地有聲,大談特談發展思路,給了村民美好的憧憬。但一年下來,因為資金、項目、人才、地理位置等原因,“發展”成了一句空話。我們也曾請來不少有實力的投資商,但無不因本地交通閉塞、市場狹小而功虧一簣。我們這些“村官”上任之前是能人,上任后才發現怎么也“能”不起來,根本實現不了當初的規劃。想要改變交通現狀,也是心有余而力不足,修路就離不開錢,老百姓也想修路,但一提到“錢”字,就紛紛打起退堂鼓。
對我來說,當初的承諾,現在變成了沉重的債務,實在是良心難安,對不起群眾的信任啊!
說實話,我已經產生了退位讓賢的念頭,畢竟,巧婦難為無米之炊呀。
發展沒抓起來,歷年欠款還嚴重困擾著我們。有一農戶拖欠農業稅費達8年之久,鎮黨委、政府多次采取法律手段催收都沒成功。我們組織人員上門收稅,他竟說:“法院都奈何不了我,你們算老幾?”近兩個月,所有村干部的中心工作都是協助稅務部門征收農業稅,但效果實在不理想。
上級領導的頻繁變動,政策的不穩定,也容易讓村干部失信于民。我任村支書一年多以來,鎮領導班子已調整了三次,每個領導都有不同的工作思路,對于鎮里布置的任務,我們都力求不折不扣地完成,然而很多事情卻因鎮領導的調離而弄得村干部下不了臺。比如,我們村的機耕道是一條重要的出境通道,過往車輛較多。我們上任后,響應鎮領導號召和群眾呼聲,發動村民投資投勞整修路基,當時鎮領導答應幫我們解決碎石,現在路基整好了,碎石卻因鎮領導更換而泡了湯,結果受氣的當然是村干部。唉,真是“老鼠鉆風箱——兩頭受氣”呀!
最讓我們寒心的,還是部分村民對村干部缺乏理解。去年鎮里向上級部門申請了一筆專項資金,用于解決我村部分人畜飲水困難,村支兩委精心組織,為每戶安裝了水表,規定每月用水超過15噸的農戶繳納一定水費,結果不到兩個月,80%的水表就被人為破壞。8組群眾反映電價過高,村干部前去處理,農戶互相指責別人偷電,都不愿繳電費,村支兩委研究必須停電整修線路,結果村干部個個都挨了罵。村民反映信息不暢通,村上請電信部門為全村牽通了電話線路,有農戶認為接線盒的位置離自家遠了點,就阻撓施工,甚至以不繳農業稅相威脅……諸如此類,讓我們苦不堪言。
除了工作上的壓力,我們還有自家的困難,真正是內外交困。縣委、縣政府當時鼓勵能人參加競選,我們這批當選的村干部都是家里的頂梁柱,但自從當上村干部的那天起,就已經“舍小家顧大家”了。就拿我們村來說,上任伊始,忙著處理遺留問題、抗擊“非典”、退耕還林等,根本無法顧及家庭。村委會主任家的門市三天兩不開,老客戶全跑光了,微薄的利潤還不夠付房租,只能忍痛盤掉;我的養殖場也因無精力照看,只得陸續將近萬只雞全部賣掉,現在就靠吃老本,那點工資還不夠付手機話費和摩托車的油錢;會計用于辦公的用品,全靠各人掏腰包……村民家中出現了天災人禍,我們前去處理時,還得各人掏腰包,表示慰問。
合村并組以后,每個村都是十幾個組,兩三千人,全村大小事情都靠三個實職村干部一肩挑,要做到大家小家兩不誤,實在難啊!
當初立志為群眾辦事,但現在遠大的抱負遇到了難題,家庭又失去了經濟收入,各種壓力接踵而來,我不曉得還能撐多久。
壓力越來越大,苦惱越來越多,然而當初上級領導動員我們“出山”時許下的“經濟上有看頭,政治上有奔頭”的諾言,也好像成了空頭支票。除了苦頭,我不知道,當“村官”還有什么盼頭?
奉節縣興隆鎮石乳村黨支部書記鄧超
2004年11月2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