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訊點擊
我國首次橫跨三大洋的科學考察起航
4月2 日上午11時30分,萬眾矚目的“大洋一號”科學考察船從青島啟航,開始執行我國首次橫跨三大洋的科學考察任務。今年恰逢紀念鄭和下西洋600周年。600年前,我國偉大的航海家鄭和開辟了人類航海史上的新紀元。根據計劃,“大洋一號”科學考察船將東出太平洋,途經巴拿馬運河、好望角、馬六甲海峽,橫跨太平洋、大西洋和印度洋,計劃歷時約300天。預計2006年1月回到青島港。
上海:紅色之旅資源豐富首推五大經典景區
上海在中國革命史上留下了許多“第一”:中國共產黨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共產黨成立后的第一個中共中央機關,第一個社會主義青年組織,黨領導的最早的全國工人運動指揮機關,黨的第一所培養婦女干部的學校......這些“紅色之源”,是上海開掘紅色旅游資源的豐富寶藏。上海作為全國12個重點紅色旅游區之一,納入了全國30條紅色旅游精品線路之中。上海旅游部門近期將首先向全國重點推出五大紅色旅游經典景區:中共“一大”會址紀念館、龍華革命烈士陵園、宋慶齡陵園、陳云故居暨青浦革命歷史紀念館、“左聯”舊址紀念館。
浙、閩兩省攜手申報仙霞古道“雙世遺”
被世人稱為“海上絲綢之路陸上運輸線”的仙霞古道,最近由浙、閩兩省的江山市、浦城縣聯手合作,開始向國家建設部(申世委員會)申報世界自然與文化雙遺產項目。
仙霞古道又稱江浦驛道、浙閩官道,北起浙江江山,南至福建浦城,全長120.5公里,是京(城)福(州)驛道極其關鍵的一段,史稱“浙閩咽喉”、“東南鎖鑰”。仙霞古道是漢唐以來的兵家必爭之地,又是“海上絲綢之路”一條重要的陸上運輸線,自兩晉到明、清,中原入閩路線多經運河達錢塘江、溯須江至江山,逾仙霞嶺到浦城,然后下南浦溪、建溪、閩江至福州、泉州等港口。古道沿線及周邊輻射區域內擁有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江郎山、福建省省級風景名勝區浮蓋山、國家級森林公園銅撥山、浙江省歷史文化名鎮(村)廿八都、福建省歷史文化名村觀前以及仙霞關、楓嶺關、木城關、漁梁驛、漢陽城、西山故里、謝翱故居等眾多的歷史遺存。
民俗學家赴靜寧縣甘溝鄉馬嘴村考察年俗活動
2月8~15日,由西北范大學文學院院長、中國民俗學會理事彭金山帶領的考察組一行九人,對靜寧縣甘溝鄉馬嘴村馬氏家族家祭民俗活動進行考察。以馬嘴村為核心的馬氏家族,現有族人246戶,1 200口人。馬氏先祖明末清初遷居馬嘴村以來,一直傳著一種祭祖禮儀,而且近400年沒有間斷,該儀式規模宏大,基本上傳承了多3000多年來周禮的一些祭祀形式和內容,有歷代宗廟祭祀之禮的遺風,一些內容在《禮記》中能找到應證。
這次考察活動是由平涼市民間文藝家協會、西北師范大學文學院、甘肅省民俗學會·關隴民俗研究會組織的。
馬嘴村馬氏祭祖儀式的民俗事象,是平涼地區特殊的一種年俗事象,是以馬氏家族傳承資料為基礎,從古傳承下來的家祭方式,馬氏家族年祭的一代一代的傳承者以其豐富的中華民族祭祀禮儀知識和年祭活動經驗,形成了馬嘴氏族一套比較完整的年祭傳承系譜,這種節日風俗是西北古代人民社生活的活化石,表現出一定時代人民的心理特證,審美情趣和價值觀念,具有一定的社會學、民俗學、文化學的研究價值,發掘、研究、保護、傳承、宣傳馬氏家族年祭的民俗事象,是繼承中華民族傳統節日文化,張揚民族傳統禮儀,凝聚族親團結向心力的一種很好的形成。(王知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