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米蘭是意大利最摩登的城市,城市就像它的名字一樣散發著幽香,洋溢著陰柔之美。一排排精致優雅的商店櫥窗,世界頗具聲譽的流行服飾,風姿綽約的模特女郎,五彩繽紛的四季鮮花,臨街擺設的咖啡長廊……幾乎城市的觀光精華,都集中在米蘭市中心的大教堂周圍,使人目不暇接。赫然呈現在我們眼前的這一座白色大理石教堂建筑,更是巍然瑰麗,顯示出奪人的魅力,它凝聚著永恒的圣潔、嫵媚和華貴,當之無愧成為了米蘭最具代表性的景觀。
巧奪天工的米蘭大教堂,又名多摩大教堂,是世界上最恢弘最氣派的哥特式教堂,其規模僅次于梵蒂岡圣彼得大教堂,排名世界第二。大教堂始建于1386年,一直到1897年才正式宣告竣工,工程前后歷時5個世紀。整個教堂建筑呈四方形,結構奇特典雅,裝飾富有層次,從正面看,巨大墻面呈三角形狀,很像澳門的“大三巴牌坊”,但墻體面積卻大得多;教堂兩側由眾多的垂直線條和扶壁組成,墻柱上布滿了藝術雕像。
有人稱譽米蘭大教堂是一座錦繡的森林,我看確實一點不假。大教堂最美麗的部分在屋頂,頂部的135個大理石尖塔直刺蒼穹,氣勢凌人。每一個塔尖上都聳立著一尊先圣雕像,最高尖塔為108米,塔尖上塑有鍍金圣母瑪利亞石雕。遠遠望去,尖塔之林伸向湛藍的天空,金光閃閃,仿佛塔尖頂端的圣人們正在與上天對話。
整個教堂面積為11 700平方米,可同時容納4萬人。相傳1805年,拿破侖曾在這里加冕并宣任意大利國王,壯麗的教堂正面墻便是拿破侖下令完成的。森然羅列的高大石柱,精致的拱廊式殿頂,鮮艷繽紛的彩色玻璃窗,以及精美絢麗的雕刻壁畫,皆莊嚴肅穆,氣勢傲然。殿堂內燭光搖曳,圣歌陣陣,眾多信徒在這里虔誠地祈禱、懺悔,宏亮的管風琴音樂在大廳內久久回蕩。這一切,構成了一種深邃致遠的意境,似乎也把我們帶到了中世紀的夢幻之中。
米蘭大教堂的建設過程是一個浩大而漫長的工程,一幢建筑竟然耗時五個世紀,這恐怕在世界建筑史上也是罕見的。500年的風云變幻,將有多少人世的滄桑和王朝的更迭?然而為了信仰和追求,為了維護和保持這座哥特式建筑的風格,先后幾朝君主和無數建筑設計者們代代相承,一如既往地艱苦努力,為此傾注了畢生的心血。僅此一點,不得不讓人油然而生敬意。
100多年來,米蘭大教堂的大規模維修進行了好幾次,教堂曾在二戰空襲中遭到破壞,在戰后的幾年內又完好修復。如今每隔一段時間,意大利政府都要撥出專款對它實施維修和清洗。我們所見到的大教堂,正值旅游淡季的日常維修,部分正面墻體被建筑防護網遮掩,仿佛披著一層神秘的面紗。
在我隱約的記憶里,教堂是令人悚懼的。在國內一說起“禮拜天”之類的詞語,很容易讓我回想起當年“洋蔥頭”穹隆頂的所謂“幽靈”,它曾經鶴立于一片密集的瓦屋之中,悠揚的鐘聲回蕩在我們城市的上空……一場“砸爛舊世界”的風暴迅猛刮來,這種歐式的“另類”景觀自然被掃地出門,幾乎所有的洋教堂毀于一旦。教堂建筑作為半殖民地的歷史遺跡,只能拾到一些碎片,在我們的百年歷史上也只剩下一些斷片殘章。
陽光下的米蘭大教堂熠熠生輝,顯得分外眩目,它折射出奇異的光彩,閃爍著誘人的魅力,表現出人類的浪漫柔情和幻想。我不得不嘆服那些卓越的建筑藝術家,百思不解他們如何能捕捉到這種奇妙的神韻。光潔大理石砌筑的大教堂,既是物質的,也是精神的,從某種意義上講,它又崇尚于大自然,愛默生形象地把哥特式大教堂比作“石頭里開出的花”,賦予了它藝術美學的生命,我真欣賞這位偉大的思想家對偉大的教堂建筑藝術的禮贊。
站在米蘭大教堂前,我可以貿然斷言,不管是誰,見到它都會怦然心動,都將不可避免地被它的神奇美麗所迷醉,被它登峰造極的哥特式建筑藝術所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