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關于《財富抑郁癥》的討論
對財富的追求古來有之,正所謂“人為財死,鳥為食亡”。財富可以給人帶來金碧輝煌的地位,香車寶馬的享受,但過多的財富,過少的對財富的思考,就會造成《財富抑郁癥》文中所說的情況。我對文中的觀點是基本贊同的。
北京 徐耀東
中國改革開放二十多年來的飛速發展有目共睹,財富的積累速度之快全世界為之矚目,但是我們生活在其中的人自己知道,心靈上的匱乏空虛正在悄悄腐蝕幾乎每一個正在享受這份財富的人。其實,對于財富的思考,已經十分滯后了,我們不僅沒有及時地“兩手抓、兩手都要硬”,反而自欺欺人地把一切歌舞升平看做物質財富和精神財富同時地極大豐富。也許,不正視現實,敝帚自珍這些中國人的劣根性,又在財富和精神的均衡問題上再次捆住了國人的手腳。對此,我深感憂慮。
成都 田偉東
企業家怎么會患上財富抑郁癥?真是讓人匪夷所思。按理說抑郁癥應該是那些得不到心中所想的人專有的病癥啊。讀了貴雜志上期的封面文章以后,我有了茅塞頓開之感。企業家也是普通人,面對各種壓力,他們也有著普通人的心理反應。再加上他們的壓力的確挺重的,所以才在他們中間產生了“財富抑郁癥”這樣一個新玩意兒。希望他們可以建立文中所說的健康的社會理想,創造財富,也回報社會,給普通人做一個擊敗抑郁的榜樣。
南京 黃正
貴刊上期的封面文章很及時地反映了現代中國社會的一個重大問題。只是,現代國人的抑郁來源僅僅來自于財富嗎?或者說,僅僅來自于財富的豐富嗎?再說得直白點,僅僅是企業家有抑郁嗎?貴刊只是指出了類似問題在某一個特定人群中的表現而已。我認為,企業家這個特定人群出現了集體抑郁,源于全中國社會的集體抑郁。同是財富的創造者,資產上億的企業家因為過多的財富而迷惑,為一套公寓奮斗終生的平民百姓為財富的不足而累心。所以說,所謂財富抑郁癥的來源,并不在于財富本身,而是來源于對生活價值的缺失感。
北京 溫楠
財富和抑郁應該是兩個水火不相容的仇人。否則,為什么《資本論》中的最高理想,是共產主義社會的按需分配?如果進入共產主義社會,物質極大豐富了,反而人人都開始抑郁了,那還要這些物質做什么?在我看來,財富和抑郁攀上親家,是因為財富的分配不夠均勻,所以達不到先哲所描述的那樣光輝祥和的境界。
蘇州 松東
山西的煤即使挖完了,山西還是個窮省,老百姓還是窮的,這就是最大的問題,把祖先的資源整完,山西還是落后的,我們的子孫后代又該如何?
對于煤礦等國家資源開采型的企業還是劃歸國有比較好。首先,像這種煤炭企業的承包,開采中有很大的貓膩,滋生腐敗。其次,在私有的情況下,私有業主任意胡為,礦工的生命、安全,根本得不到保障,肆意踐踏生命。再次,煤礦回采率低,資源浪費。如果國家進行統一部署開采,效果比較好。
大連 志強
資源是不可再生的,挖一點便少一點。數據顯示,我國的煤礦回采率平均只有35%,一些鄉鎮煤礦回采率僅僅只有15%,有些甚至低至10%。這種資源的浪費,大概不會亞于馬克思當年所說的走私和販賣奴隸吧。與煤老板們的腰包鼓脹起來形成鮮明對比,勞動者的腰包卻日漸干癟。煤老板們沒有也不可能在自己日益富裕起來的同時,讓勞動者也同時富裕起來。通過有效的激勵機制,讓勞動者有機會通過努力工作而獲得更大收益,那只是一種理論上的美好想象。山西煤老板的幸福生活只是中國越來越嚴重的貧富差距的一個縮影。
南京 許益
利潤的魔方,有的時候確實能把人戲弄得昏天暗地。私有化的煤礦,將個人責任與個人利益緊密結合起來,煤老板也便開始了他們盡心盡力的“經營”。在利潤的激勵下,他們開始了對煤礦的掠奪性開采。這種透支性開采,導致了煤礦回采率的低下,但卻是老板們獲取利潤的一個主要手段。財源也就開始像決堤的江河,滾滾流進了他們的腰包。急功近利,“撈一票就走”的思想,使他們絕不會作出長遠規劃。當那些閃閃發光的黑金,在鼓脹了煤老板的腰包之后,一個隨時可沉的地下黑洞卻留給了當地弱勢的老百姓。他們還將祖祖輩輩,在這樣的土地上繁衍生息。
上海 齊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