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內民主是黨的生命。”黨的十六大報告中的這句話,是總結黨內民主發展的歷史經驗得出的科學結論,是對黨內民主重要性的精辟概括。黨務公開,對于建設社會主義政治文明,永葆執政黨的先進性,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同時,也是提高黨的執政能力的一項緊迫而重要的任務。
今年7月7日,時任中組部副部長李景田首次亮相國務院例行新聞發布會,被傳媒視為我們黨黨務公開的里程碑式事件——它顯示了中央全力推進黨務公開的巨大決心。
“陽光黨務”正向我們走來。
長期以來,在落實黨內知情權時的“信息不對稱”,使有的黨員嘆道:“黨員不黨員,就差幾分錢,除了交黨費,我有什么權?”黨員行使民主權利的不充分,使有的黨員認為黨內選舉是“上面定名單,下面劃圈圈”……一言以蔽之,黨內民主的不發達,不但使黨員發揮創造力不夠充分,也缺乏說真話實話的場所和平臺。造成了一些干部“一手抓烏紗帽,一手抓高指標”,在重大決策面前,在用人方面,搞“暗箱操作”、“技術處理”、“時間差”,普通黨員乃至一般干部對此無可奈何,感嘆“上級監督下級太遠,同級監督同級太軟,下級監督上級太難”。
鄧小平同志將民主集中制視為黨和國家的根本制度,視為關系黨運國脈的重大事情。到21世紀,黨的十六屆四中全會《決定》在發展黨內民主方面,提出了一系列改革措施。
為什么我黨領導人那么重視黨內民主,注重黨務公開,而現實生活中卻依然存在諸多不盡如人意的地方呢?
這要從我們國家的歷史傳承和獨特的民族文化中去找原因。一是由于我國長期處于封建社會,傳統封建思想中的影響難以在短時間內消除;二是由于中國長期處于計劃經濟體制下,曾形成高度集權、高度計劃、高度集中的局面,管制型領導向民主型領導轉變有一個漸進過程;三是由于黨內民主制度在系統性、操作性、可行性配套中有不協調、不適應的地方;四是黨員對黨內事務的民主意識、監督意識不夠強……
我們黨是執政黨,只有大力發揚黨內民主,才能使6800萬黨員發出他們的光和熱,從而推動全社會的民主與法治進程。
黨的十六屆四中全會明確提出:“逐步推進黨務公開,增強黨組織工作的透明度。”充分證明以胡錦濤為總書記的黨中央在大力發展黨內民主方面的決心和信心。推行“陽光黨務”,這一看似普通的工作,已經成為一項有助于推動我們黨健康發展、國家長治久安、人民富裕安康的重大戰略舉措。
“陽光黨務”正向我們走來。如今,從中央到地方,都先后展開了黨務公開的相關探索,并取得了一定成效。
在北京,今年5月,“中國共產黨新聞網”設置了“領導動態”、“人事任免”、“組織工作”等近30個欄目。網絡傳媒已成為黨務公開的重要平臺。在先行試點的浙江、江蘇等省,黨務公開在各級黨委的統一部署下,從形式到內容的創新層出不窮。
在我們重慶,六個區縣的試點工作也在扎實進行。
…………
“陽光黨務”猶如一股清新的風,迎面吹來,給我們的黨帶來了清新的民主空氣,使她迸發出了旺盛的生機與活力。這生機與活力正在向全社會涌動,讓人民群眾看到了一個更加公平、和諧、幸福社會的遠景,更加堅定了對黨的信心。
(作者系中共重慶市委黨校黨建教研部主任、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