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靠自己的頑強拼搏,從一個普通的農村婦女,成長為市人大代表、鄉黨委副書記;她培育了兩個優秀的孩子,她教導她們,跌倒了,自己爬起來——
彭水縣三義鄉黨委副書記、市人大代表宿德英和在鄉中心校當老師的丈夫李方良,有兩個值得驕傲的女兒。大女兒李雪瑞,16歲考入山東大學,讀初二的小女兒李亞玲,學習成績名列前茅。
這個位于邊遠山區的普通家庭,因其民主和諧的家庭氛圍、成功的家庭教育被評為2004年重慶市十佳“為國教子、以德育人”好家庭。
宿德英曾有一段坎坷的經歷。17歲時,她因7分之差與大學失之交臂,母親執意要她復讀。考慮再三,她還是放棄了,因4個弟弟妹妹都在讀書,經濟負擔家里無法承受。
大學夢碎了,宿德英作為三義鄉方井村為數不多的高中生,仍熱血沸騰地想干一番事業。1982年她被選為村團支部書記。1983年,宿德英當選彭水縣人大代表。其間,她看到村里不通公路,硬是到縣有關部門軟磨硬纏,爭取到2萬元資金,發動村民修了一條6公里長的“致富路”。村民都說:“這姑娘,厲害。”1993年,走馬上任村文書和婦女主任的宿德英,帶領大家發展五倍子和烤煙,幾經周折,受了很多委屈,不知悄悄哭了好多回,最后終于獲得成功。1997年,宿德英當選為重慶直轄后的首屆市人大代表。1998年,宿德英當選為三義鄉副鄉長,2001年,她擔任鄉黨委副書記。
1987年,宿德英和李方良有了可愛的女兒李雪瑞。
自身的坎坷經歷磨練了宿德英堅強的意志,她認為孩子必須學會獨立才能成為有用的人。她從小教導孩子:跌倒了,自己爬起來。
3歲那年,雪瑞和媽媽一起,幫外公的煙苗除雜草。一不小心,女兒摔倒了,外公心疼孫女,連忙跑過去,可宿德英卻說:“孩子,自己爬起來!”望著滿臉泥土和淚水的女兒,她說:“孩子,我們這個貧窮山鄉的孩子,都是自己爬起來,相信你也那么勇敢,那么堅強。”孩子聽懂了,自己爬起來,學著媽媽的樣子給煙苗拔草。
2003年,小女兒李亞玲考進馬武中學念初中,因為離家遠,必須住校。一個從未離開過父母,不滿11歲的孩子未免有些不習慣。眼看第一個學期都快結束了,班上同學的父母都來看子女,而自己的父母總是不來,她感到十分委屈。一個星期天,女兒回到家中,不太高興地跟媽媽講起了自己的想法,宿德英說:“你知道父母是很愛你的,我們沒來看你,是鍛煉你適應環境的能力。相信你會很快交上新朋友的。”孩子聽了媽媽的話,心里的怨氣逐漸消了,再也不要求家長去看她,孩子獨立生活的能力也很快得到提高。
宿德英和丈夫十分尊重孩子的想法和意見。
8歲時的李雪瑞,已經是小學四年級的學生了。剛上了幾天學,她就跑回家跟爸媽說:“四年級不好玩,那些題目我全都做得來,我想去讀五年級。”跳級,這可不是鬧著玩的事情!身為教師的父親,心里直犯嘀咕。本來他們平日里是這樣教導孩子的——你想飛多高就飛多高,可這時也猶豫了起來,萬一跟不上怎么辦?最后,他們還是尊重了孩子的意見,決定支持李雪瑞,孩子跳級成功了。
12歲時,李亞玲已經是一個思考問題比較深的孩子了。一個星期天,她回到家里,和媽媽展開了爭論:人的命運,到底由誰掌控?女兒列舉了不少事實:如原始社會里人的命運,就在大自然的手里;舊中國人民的命運,由戰爭來決定;今天這個社會里,人的命運摻和了許多機遇。媽媽宿德英也不甘示弱,同樣擺出了許多論據:比爾·蓋茨中途輟學經商,成了全球首富;霍金患絕癥,卻成為一代偉大的科學家。并說,媽媽也是靠自己自立自強,才走上鄉黨委副書記的崗位,這些都說明:人的命運掌握在自己手里。誰都有理由,可誰也不服誰。最終女兒讓了一小步,承認人的命運也可以靠自己來掌控一部分,媽媽也妥協了一點,承認人的命運與環境等有一定的關系。
在這個平等、民主的家庭里,孩子的思維變得越來越活躍。
李雪瑞從小就表現出喜歡探究的特點。小學一年級的時候,小雪瑞看到外婆正在種黃豆和菜豆,很好奇,豆子是怎么長大的呢?她向外婆要了幾十粒種子回家,種在院壩旁,每天放學回家就跑到豆苗旁觀察,看豆子長得怎么樣了。豆子一天天長大了,菜豆的豆莢被大人摘來炒菜吃了,黃豆的豆莢卻不能吃,要把豆子磨細了做豆腐,一樣是豆子,為什么最后用處又不一樣呢?
外婆家的雞蛋是怎么變成小雞的?為什么有的西瓜有籽,有的卻無籽呢?遇到孩子提出這樣的問題,宿德英和丈夫都耐心地引導孩子:“你現在不懂,好好學習知識,長大了就懂了。無籽西瓜是科學家培育出來的,讓人們吃西瓜的時候更方便……”使李雪瑞對生物的興趣一直保持得很濃厚。
2003年,李雪瑞參加高考,宿德英和丈夫本來希望孩子離家近一點,報考西南師范大學或重慶大學,李雪瑞卻毫不猶豫地選擇了報考山東大學的生物技術專業。最后,孩子的意見還是得到了夫妻倆的尊重。
宿德英和丈夫還教育孩子要有愛心,樂于助人。李雪瑞讀高三時,見班上3個同學家庭十分困難,為了幫助同學完成學業,曾經好幾次請求媽媽給錢補貼同學,加上自己節約的生活費600多元,全部捐給了困難同學。別人問她為什么這樣做?她說:“誰叫他們是我的同學?誰叫我又有一個好媽媽呢?”在得知3個同學都分別考上重點大學時,她又擔心起了同學的學費,懇求媽媽為同學們貸款。3個大學生的學雜費,是一筆不小的費用。宿德英跑縣城找政府、找教委、找民政局,使3個同學的學雜費終于有了著落。宿德英不失時機地教導女兒說:“有政府支持,很多困難都會得到解決,你可要用心讀書,學成后再回報家鄉,回報國家。”女兒含著淚水點點頭。
宿德英和丈夫創造了很多機會鍛煉孩子:李雪瑞小的時候有些害羞,她就盡可能地讓小雪瑞和孩子們玩,把小雪瑞帶出去參與大人的活動,讓孩子學會與人相處;她還讓孩子參與各種生活體驗,寒暑假把兩個孩子送到外婆家,去幫外婆干農活……
宿德英以自己的榜樣力量感染孩子,竭盡全力給孩子營造民主和諧的生活環境,兩個孩子越飛越高。2003年,未滿16歲的李雪瑞,以優異成績考入山東大學,讀初二的小女兒李亞玲,成績常常是年級第一名。
“未來掌握在你們自己手中。”帶著媽媽宿德英的期盼和囑托,兩個孩子在自己的天空展翅翱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