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秋十月,重慶人民用鮮花和微笑,迎來了第五屆亞太城市市長峰會。
這是一次名副其實的“峰”會。峰會是首次在我國舉辦、參會城市最多的一次同類型國際盛會,也是直轄以來我市舉辦的規模最大、人數最多、影響最廣的一次國際盛會。盡管膚色不同、語言各異,但來自亞太地區的市長和各界名流,帶著喜悅與期盼,歡聚一堂,共同討論“城市、人、自然”這個當今世界普遍關注的重大主題,并簽署《重慶宣言》。這一發自重慶的聲音,全世界都在聆聽。
峰的高度,決定了視野的寬度,前景的廣度。舉辦峰會,究竟會給我們帶來哪些收獲?
登“峰”覽勝,重慶成功舉辦峰會,至少有三大“勝景”——
峰會是一張“名片”。
任何一次大型國際會議,都會吸引世界的目光,成為主辦城市提高國際知名度的一張“名片”。峰會就是這樣一張難得的“名片”。對于地處西部的重慶來說,這樣的“名片”尤其寶貴。直轄以來,我們高舉“和平、合作、發展”的旗幟,積極推進對外開放,努力擴大國際交往,路子越走越寬、發展越來越好、朋友越來越多,但與其他發達地區比較起來,重慶在國際上的知名度還不夠高,開放型經濟依然是“短腿”。“讓世界了解重慶,讓重慶走向世界。”通過籌辦峰會,我們很好地抓住了外樹形象交朋友、推動重慶走向世界的機遇,重慶在國際上的知名度大為提高。
峰會是一架“引擎”。
舉辦高規格的國際會議,既是對一個城市的建設和管理水平的檢驗,也是促進城市建設和經濟社會發展的“引擎”。峰會給重慶城市面貌帶來的變化是十分明顯的。三峽博物館、江北機場新候機樓、國際會展中心……近70億元投入,催生出的100多個重大建設和配套項目,在很大程度上改變了重慶的面貌。這些項目既是提升重慶形象的需要,更是完善城市功能的需要,峰會對方方面面的推動,有力地促進了重慶經濟社會各項事業的發展。
峰會是一面“鏡子”。
中國是禮儀之邦,重慶人民更是以性格豪爽、熱情好客聞名,但不可否認的是,一些市民的文明素質還有待提高。比如隨意橫穿公路、隨地吐痰、亂丟垃圾、在公共場所吆五喝六……這些陋習,并不鮮見。城市的變化可以日新月異,然而人的素質的提升,卻不可能一蹴而就,提升市民的文明素質,需要營造良好的氛圍。峰會就是一面檢視自我和改造自我的“鏡子”。對鏡一照,陋習一覽無余。知恥而后勇,在籌辦峰會期間,不少市民自覺做到從我做起,從小事做起,從一言一行做起,提升文明素質。市民素質的提升雖然不像城市整治那樣立竿見影,但這次峰會在很大程度上開闊了市民的眼界,強化了重慶人開放、文明的思想觀念,這種觀念的普及,必將加快重慶精神文明建設的步伐。
登“峰”覽勝,既讓我們看到了美景,享受到拼搏與收獲的愜意,也讓我們看到了差距,感受到挑戰與成功的壓力。重慶是山城,能夠登高望遠,重慶人有“風物長宜放眼量”的膽略和氣魄;重慶是江城,能夠通江達海,重慶人有海納百川的氣量和胸懷。峰會的召開雖然只有幾天時間,但峰會的閉幕,不會是終點,而是起點,重慶人民一定會珍惜舉辦峰會收獲的財富,在更高的水平上外樹形象交朋友、內聚人心促發展,不斷攀登新高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