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比喻
1920年,前蘇聯(lián)著名教育家加里寧在一次會議上作報告。當時,有些農(nóng)民對工農(nóng)聯(lián)盟的重要性不甚理解,向加里寧提了這樣一個問題:“什么對于蘇維埃政權(quán)來說更珍貴,是工人還是農(nóng)民?”對此,加里寧提高嗓音反問道:“對一個人來說什么更珍貴,是左腿還是右腿?”農(nóng)民們聽了以后歡樂起來,掌聲經(jīng)久不息。
一個精彩的比喻,往往比長篇大論地闡述一個深奧的道理更能讓人理解,更能讓人信服。
一語雙關(guān)
出身于泥瓦匠的德國前國防部長舒爾茨先生,學(xué)歷雖然不高,但名言卻留下不少,所以在德國幾乎無人不知。他擔任國防部長時,有記者調(diào)侃地問他:“部長先生,做國防部長與做泥瓦匠,兩者都有什么共性?”沒料到部長輕松地回答:“兩者都必須站在高處而不頭暈。”
舒爾茨先生這一語雙關(guān)的回答,不僅巧妙地利用自己低微的出身,道出了為人做事之真諦,使人感到泥瓦匠與做政治家同樣不易,還諷刺了那些以出身評價人的價值的世俗陳腐觀念。
綿里藏針
法國著名軍事家拿破侖,1796年被任命為進攻意大利方面聯(lián)軍的總司令,為了整頓這支從裝備到紀律都一塌糊涂的軍隊。他特意把隊伍帶到閱兵場上。他看著身高比自己高出一頭,但對他不服氣的奧烈羅將軍說:“將軍,你的個子正好高出我一個頭。可要是你不聽我指揮的話我就會馬上消除這個差別。”一句話使得沸沸揚揚的喧鬧聲 頓時平息下來。
“不聽指揮就掉腦袋”,拿破侖婉轉(zhuǎn)地稱為“消除”身材上的“差別”。看來,在特定的場合下,一句似乎不經(jīng)意的話語,給對方的震懾力遠遠超過暴跳如雷地大喊大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