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在秦國的一個偏僻的小山村住著一位年過7旬的老人,他有兩個兒子,大的叫珍惜機會,小的叫放棄機會。老人知道自己所剩的日子不多了,于是便想把自己畢生的家產——一間小牛房和一家效益不錯的馬場托付給自己的兩個兒子。為了能夠光大他的事業,老人想讓兩個兒子進行一次公平的競爭,勝者將獲得他的馬場,敗者則獲得他的那間小牛房。
(二)
一天,老人將大兒子珍惜機會和小兒子放棄機會叫到面前并對他們說:“快過年了,家里所剩的柴不多了,我想讓你們兩個上山砍些柴去,這有兩把沒有開刃的斧頭,誰在日落前砍的柴多,誰將獲得那家馬場,少者則得到那間牛房,你們都聽清楚了嗎?”
“聽清楚了!”兩個兒子異口同聲地說。
說完小兒子放棄機會便拿起斧頭直奔山頭。但大兒子珍惜機會向父親告別后并沒有直奔山頭。他去干什么了呢?
(三)
小兒子到山上后,掄起斧頭向一棵粗而高的大樹“進軍”,誰知自己連同斧頭一起被彈倒了,他起來拍了拍土,自言自語地說:“喲,還挺硬的,大的砍不動,我砍小的,看誰硬。”說著便又拾起斧頭向一棵細而低的樹砍去,奇怪的是樹仍然沒有被砍倒,他又用力砍了數次,但小樹依然“昂首挺胸”沒有要倒下的意思。小兒子氣沖沖地將斧頭扔在地上,坐在了一塊大石頭上發愁,不知不覺就睡著了,夢中他自己得到了馬場,神采奕奕……
大兒子從家門出來后到集市上買了一塊石磨,跑到河邊將斧頭磨得鋒利無比,不時還閃出一道亮光。做完這些預備工作后他飛快地跑到山上,不費力地就將周圍的一圈樹都砍倒了,顯出很輕松的樣子。日落前他將自己砍倒的樹捆起來準備回家,但是小兒子卻沒有砍倒一棵樹,仍在夢中高興自己的成就。
(四)
夕陽西下,小兒子放棄機會兩手空空、悶悶不樂地回到家,老人失望地搖了搖頭。但是大兒子珍惜機會就不一樣了,他肩上扛著幾捆柴,拿著閃亮的斧頭回到家,老人看見他滿頭大汗,高興地笑了。
最后大兒子得到了那象馬場,而小兒子只得到一間小牛房。
(五)
哲人回到了現在,他得到了很大的啟發。這件事雖然發生在遙遠的秦國時期,但是他卻反映了一對兄弟面對機會時的不同做法。小兒子由于沖動,腦子簡單,沒有把握住機會,結果得到了一間小牛房,而大兒子就不一樣了,他在遇到機會時,首先抓住機會,珍惜有重大轉機的機會,終于取得了這場競爭的勝利。
在生活中我們值得珍惜的東西很多,在諸多值得珍惜的東西中機會是最重要的,一旦失去后,你將會遺憾和痛苦一生的。
郗婷/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