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合肥市正在下大力氣拆除違章建筑,從媒體的報道和實際效果來看,進展異乎尋常的順利。眾所周知,拆除違章建筑是很多城市的老大難問題,牽扯了太多的既得利益,但合肥何以在很短的時間內取得如此成就?帶著這個問題,筆者走訪了相關部門,得到的答案是:以往針對違章建筑物的管理權是在市一級的有關部門,而具體執行層往往在下面的區、縣,甚至是街道、居委會,因此很多政策、規定很難落實。正如中共安徽省委常委、合肥市委書記孫金龍所言:“多一個環節,就多一個婆婆,也就會降低一分效率。”而此次行動最大的特點是將這個管理權下放,而且是一放到底,落實到每個責任人的頭上,當權力成為可考量的義務時,問題的解決也就順理成章了。
說到底,這其實是一個政府做事方式創新的典型案例。政府就像是一部持續穩定運行的大機器,如果沒有創新,就很難有大的進步,而目前中國政府正在由經濟主導型向公共服務型轉變,要順利完成此次變革,創新就成為必要條件。
政府要創新,首先要解放思想。解放思想是指要拓寬思考問題的角度和廣度,讓我們在考慮問題時更加全面和科學。深圳,從當年的一個在地圖上都找不到的小漁村發展到今天的國際大都市;陜西楊凌,本是一個縣級政府,但卻擁有省級的經濟管理權限;浙江大力發展私營經濟,調動每個浙江人的創業精神;江蘇則是利用大項目、大工業帶動全省經濟的發展。無論何種模式,中央以及地方各級政府解放思想都是前提,都是結合實際摸索出來的特色之路。從概率上來說,文化底蘊越深厚的地方解放思想越有難度,因為既有的傳統、條條框框太多,腦袋中的禁錮太多,但這一步,我們必須走出!
其次,政府創新必不可少的是要有冒險精神。風險與收益是一對孿生兄弟,不冒險就不可能有成功。當年安徽小崗村如果沒有那張“生死契約”,估計也就不會有后來的聯產承包責任制。同樣,貴州近幾年的發展就值得推廣,西洋肥業、貴州益康、貴州益佰、貴州百靈、以及貴陽的微硬盤產業等,令我們不得不對貴州投以崇敬的目光。貴州在幾年前,就決定將資源向這幾個產業傾斜,甚至有點孤注一擲的味道,這種“搏”的精神帶來了成功。當然,冒險并不是要做毫無把握的事情,冒險也是要有策略的,毫無疑問,貴州的成功肯定也得益于他們事先對自身以及外部環境的縝密分析,以及擁有一批敢于承擔責任、敢于擔擔子的領導。
再次,政府創新要有信心,不僅是對自己有信心,也要對自己身邊的同志有信心。很多人在碰到創新問題的時候,第一反應總是“如果失敗了怎么辦”。筆者認為,這種第一反應應該變成“肯定不會失敗”。考慮問題,首先要肯定新的創意,然后再來仔細分析,只有這樣才不至于將創新扼殺。缺乏信心緣于閉塞。大力開展干部的交流活動是提高信心、開拓視野的好方法,看到的多了,自然也就敢想敢做了。對身邊的人有信心了,自然也就敢于和人配合、敢于放權了。
最后,可能也是最重要的,政府創新得有一個創新的環境和創新的文化,建立允許失敗的環境和制度。當失敗不再可怕時,創新環境的問題也就解決了。誠然,政府的創新首先要依靠的是政府體制內人員意識的轉變,但來自社會各界的智慧也必不可少,調動群眾的積極性,將會對政府創新起到意想不到甚至是相當關鍵的促進作用。
當然,拆除違章建筑還僅僅是政府創新的一種表現,沿著這個創新的思路再往前深入,相信會有更多的老大難問題得以順利解決。其實,問題的存在,本來就說明制度層面還有一些不順之處,我們的公共服務型政府建設還沒有達到理想的目標,政府創新確實是“路漫漫其修遠兮”,需要有“上下求索”的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