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癟的“大紅包”
去年春節期間,河南省所有路橋收費站對過往車輛免收3天通行費。該省交通廳稱,“這 3天下來,全省交通系統奉獻給全省人民的‘大紅包’就直逼4000萬元。”
今年春節前,媒體也早早放出風聲:大年初一至初三,河南省所有路橋收費站仍將對司機朋友大開綠燈,免費放行。
孰料臘月廿七,本地媒體發布消息:“我省春節期間公路‘禮單’有變,路橋費僅免大年初一一天”,不禁令人大失所望。兩天后,河南省交通廳通過媒體發布消息的口氣又變了:“年三十到大年初一,全省公路免費通行!”還說是“為答謝社會各界和廣大人民群眾……使大家過一個歡樂、祥和的春節”云云。
閱此消息,司機們無不大喜,但仔細一瞅,所謂的“年三十到大年初一免費通行”,原來是“年三十晚8點到大年初一晚8點”,嗨,這不還是一天(24小時)嗎?就像大人們承諾給孩子發三塊糖,后來卻說只有一塊,孩子咧嘴要哭,大人趕快說:“乖孩子,不要哭,你看,我給你的是兩個半塊糖呢!”
3天免收通行費,收入就減少了4000萬元,由此可見河南省路橋收費之豐,簡直成了一個“新的經濟增長點”,也可見過往車輛負擔之重。
近些年,周圍省份都在撤減收費站,河南省卻越增越多,甚至鄭州離滎陽10分鐘的車程,也設了一個收費站,屹立10年不倒,迄今收費已達2億元,大大超過了建路費用。全世界 14萬公里的收費公路,中國占了11萬公里。許多路段為“收費還貸,滾動發展”而設立收費站,但究竟貸了多少款,收了多少錢,已經還了多少賬,每年開支是多少?這些賬目應該公開,給大家一個明白。
(星辰)
市場經濟下的紅色旅游
紅色旅游近來成了熱門話題。繼《2004~2010年全國紅色旅游發展規劃綱要》發布后,國家發改委、中宣部和國家旅游局三部門就紅色旅游答記者問,人們這才知悉一直忙活宏觀調控的發改委,已經進入了紅色旅游工作協調小組的領導班子。該小組成員另有財政部、鐵道部、交通部、建設部、文化部、民政都等十余個,人員構成之龐大和強勢出人意料。
小時候看到張承志在書里談及“文革”時青年們在串聯名義下白吃白住白坐車,重走長征路,不由得羨慕之極。想象中,一面面紅色的小旗在地圖上引領畫出條條紅色路線,仿佛再現了一群人為了一個信念遠征萬里的理想主義場景。
到如今對一句話深感認同:如果一個人年青時不是理想主義者、成年后不是經驗主義者,來免屬于成長的遺憾。而如果一群成年人忽然發起少年情懷來,恐怕社會就要為這種“逆反”行為支付成本了。
據報道,發展紅色旅游是鞏固執政黨地位的政治工程、弘揚民族精神的文化工程和提高老區群眾生活水平的經濟工程。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中,就“經濟工程”而言,實現經濟目標應尊重市場規律,最大限度地減少出于部門利益以行政手段強行調配經濟資源、干預市場的活動,是政府轉型與市場化改革的關鍵。如果“完善30條線路、打造100個景區、2010年創收1000億元”的目標能夠在公務員費用自理不增加納稅人負擔、學生自愿參加不強制、統計口徑科學的情況下實現,那對我國旅游事業的促進該有多大啊。
(龍坪)
珠三角城鎮“結盟”發展
《珠江三角洲城鎮群協調發展規劃(2004~2020)》日前繹廣東省十屆人大常委會第十六次會議表決通過。這一規劃的主要內容是,珠三角今后的城鎮布局以廣州、深圳主城區為區域性主中心,珠海主城區為區域性副中心。北起花都(新白云機場),經廣州主城區、南沙、東莞虎門、深圳前海、深圳主城區,南至香港中環一線,聚集了珠三角最發達的城市、產業園區和最重要的交通設施,構成支持珠三角進一步發展的“脊梁”。
它的題中之義就是整合珠三角的城市資源,形成合力,改變過去單打獨斗、互不服氣的局面,追求共贏,爭當“團體冠軍”。事實上,珠三角城鎮的協調發展問題是困擾廣東發展的老問題。筆者一次外出,車行至兩個接壤的地區時,一直很好走的高級公路突然變得很“爛”。經了解,才知道是其中一個區有意不把這一段路修好,因為這里的工業發展水平很高,怕路修過去,另一個區那邊占了便宜,擔心別人到那邊去投資。
區域經濟條塊割據還導致了珠三角地區的環境進一步惡化。由于“區域利益”作祟,一些地方只顧保護自己的資源和環境,而對公共資源與環境任意糟蹋。佛山某區過去就把一些污染大的企業設立在靠近珠江邊的位置,向珠江大量排放廢水。如果說在經濟高速發展初期,珠三角各個城市之間,經濟競爭的現實要求遠大于合作動機的話,那么現在,整個珠三角洲城鎮群怎樣整合與提升將成為一個新話題。
(秦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