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2月28日,在中國國民黨為紀念“二二八事件”而舉辦的記者會上,國民黨主席連戰建議:為紀念孫中山先生逝世80周年,國民黨將派遣由副主席、現任“立法委員”江丙坤率領的代表團,于3月份擇期代表本黨前往大陸南京謁中山先生陵,并前往廣州黃花崗七十二烈士墓致祭。由國民黨主席指定一位副主席率團專程赴大陸謁中山陵,這是56年來的第一次。
對于扛丙坤的出訪,國民黨給予了極高的期待。在宣布派江丙坤出訪的當天,連戰說,“拋棄敵對,期待和解”,不僅指臺灣政黨、族群之間的和解,更重要的是國際聚焦的兩岸之間的和解;不但政黨要“解嚴”,族群要“解嚴”,兩岸更要“解嚴”;江丙坤訪問大陸,有緩和兩岸關系的意義,對國民黨的發展,也是歷史性的時刻。
在目前的兩岸關系形勢下,中國國民黨的主席在指派一位副主席來大陸訪問、謁陵的時候如此鄭重其事,必然有其深刻的寓意。
國民黨要做兩岸關系的協調者
由于李登輝推行分裂國家的政策,甚至提出了“兩國論”,大陸方面從90年代中期起就拒絕與臺灣當局進行任何接觸。陳水扁上臺后,更是頑固堅持“臺獨”路線,拒不承認“一個中國”原則,兩岸關系長期陷入僵局。
2000年的“總統”選舉失敗后,國民黨清除了李登輝的影響,回到了“一個中國”的立場上,受到大陸方面的贊賞。國民黨利用其中自身的有利條件,積極與大陸方面接觸,切實地為兩岸關系的改善做了許多實實在在的工作,如促成了春節臺商包機直航,對在大陸遇到困難的臺灣同胞提供幫助等,贏得了臺灣民眾的贊賞。國民黨逐漸從失敗的陰影中走出來,在2004年12月的“立委”選舉中獲得了勝利。目前,國民黨已經把推進兩岸關系作為該黨的基本政策之一。連戰表示:國民黨愿盡綿薄之力促進兩岸關系的和解。
目前,代表臺灣同大陸交涉,已經成為國民黨爭取臺灣民眾支持的重要途徑之一,并且將成為國民黨的日常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許多事項已經列入子議事日程。國民黨秘書長林豐正表示,國民黨與大陸方面的交流有3個步驟:首先,黨團即將赴大陸談貨物包機直航、年節包機直航、臺灣農產品赴大陸銷售等議題;其次是江丙坤赴中山陵謁陵、祭拜黃花崗烈士英魂;最后是主席連戰赴大陸訪問,為兩岸和解作國際性的宣示。在大陸國臺辦透露可以考慮在清明節包機等節日包機信息后,國民黨立即提議兩岸協商包機常態化。2月底,連戰在國民黨中常會上提議,國民黨將以政黨名義組團赴大陸,就臺灣農產品銷往大陸、貨運包機常態化、放寬大陸人士來臺觀光等問題與大陸協商。
在國民黨內部,已經在加強與大陸的交往、促成新一輪的國共合作方面達成共識。黨內高層領導人紛紛表示愿意訪問大陸,實現兩岸破冰、共創雙贏。國民黨主席連戰計劃今年5月訪問大陸,與中共領導人會談。國民黨副主席、臺北“市長”馬英九在“二二八”紀念日表示,如果他能當選國民黨主席,關于兩岸關系的拓展,會派適當的人選赴大陸訪問和協商,以避免兩岸“擦槍走火”。他認為,大陸官方近年來對臺灣舉行的多項選舉,特5,j是選舉過程中所呈現的選舉語言,似有感到不耐,因此要制定《反分裂國家法》。國民黨副主席、“立法院”院長王金平也表示有意訪問大陸。江丙坤今年3月到大陸謁陵,是國民黨高級領導人對大陸的一系列訪問的開端。
調和國民黨內部的派系之爭
國民黨目前正處于權力交接的敏感時期。現任黨主席連戰任期即將屆滿,雖然黨內要求其留任的呼聲不斷,但連戰似乎去意已決。按照國民黨黨主席選舉規程,國民黨中常會將在3月審核幕僚所提方案,初步預計5月28日進行黨員投票,選出新的黨主席。
國民黨副主席、臺北市“市長”馬英九對競選黨主席表現出異乎尋常的熱情,早早就高調宣布參選。近一段時間,馬英九四處奔波,拜訪國民黨大老,尋求支持。馬英九目前是國民黨的一顆最耀眼的政治明星,氣勢如日中天,被譽為國民黨奪回政權的希望。可是,在族群觀念極強的臺灣政壇,馬英九被貼上了外省人的標簽。馬英九“不沾鍋”的風格也使他與相當多的本土人士關系不太融洽。國民黨內的一些本土人士擔心馬英九上臺后更改國民黨本土化的政策,因而極力推舉本土出身的國民黨副主席、“立法院”院長王金平出馬角逐黨主席。種種跡象表明,王金平的策略是堅持勸說連戰繼續擔任黨主席,如果連戰拒絕,王將宣布參選黨主席,與馬英九競爭。至于是否確定要來一場“王馬對決”,王馬陣營均認為可能無法避免,因此均保持高度“備戰”狀態。據了解,“王馬相爭”已讓國民黨內計多人擔憂,恐引爆黨內派系之爭,有損本黨元氣。
對王馬現階段誰較適合擔任黨主席,連戰據說已經“了然于胸”,但站在現任主席的地位,他不便表達立場。就在這個敏感時刻,連戰委托副主席江丙坤先訪大陸,給人以更多想象的空間。江丙坤的臺籍背景也可以作為國民黨東山再起的法寶,他㈩生于臺灣南投農村,曾獲日本東京大學研究院農業經濟博士學位。學生時代結束后,江曾代表臺灣當局先后出任過駐日本“大使館”經參處職員、助理商務專員,駐南非約翰內斯堡“總領事館”商務專員,駐南非“大使館”經濟參事。江丙坤既了解國際事務,又具備財經專才,在國民黨本土化戰略上、在黨產組織透明化的千作上,甚至在與親民黨的合作上,都擁有相當優勢,如果再能夠熟悉大陸事務,就再好不過了。已有不少國民黨內人土認為,連戰卸任后支持江丙坤出馬接任黨主席,也是現階段的一種選擇。
爭奪協調兩岸關系的主導權
2004年底“立委”選舉之后,出現了國民黨勢力增長而親民黨勢力消退的局面,藍營要求國親合并的壓力增強。但宋楚瑜認為,在目前的情況下實現國親合并,無異于國民黨吞并親民黨。為了化解圍親合并的壓力,延展其政治舞臺,宋楚瑜提出了“政黨和解、兩岸和解、族群和解”的理念。為了實施這一理念,宋楚瑜大打“陳水扁牌”,一方面通過“扁宋會”的輿論效應,延續自己的政治影響力;另一方面,充分利用親民黨“立法院關鍵性少數”的地位,增強與國民黨、民進黨進行談判和謀取政治資源的本錢。
宋楚瑜尤其寄望未來得到陳水扁的授權,在兩岸關系上“有所突破”,撈取政治資本。他宣稱,和國民黨、民進黨相比,他自己最沒有歷史包袱,最有條件處理好大陸事務。在2月24日與陳水扁的會淡中,宋楚瑜著重就兩岸關系問題與扁交換了看法。兩人會談后發表的“10點聲明”對兩岸關系著墨甚多。聲明在表述了雙方關于兩岸關系的立場后,進一步表示要凝聚朝野共識,共同推動兩岸和平發展的機制化和法制化,承諾要加強推動兩岸在經濟、文化、教育和學術上的交流,促成兩岸的全面三通,并且。不排除兩岸關系未來發展的任何模式的可能性。此外,兩人在臺灣軍備問題上達成了如下共識:“臺灣必須要有足夠的國防力量,才能確保臺溝和平未來將在‘國家安全、臺海穩定、區域和平’的戰略目標下,全面充實符合我國國防備戰所需之武器裝備;無意與對岸進行軍備競賽,以緩和臺海的緊張局勢,并積極推動建立‘兩岸軍李緩沖區’及建構臺海軍事安全互信咨商機制。”
對于宋陳在兩岸關系問題上達成的共識,臺灣輿論認為,宋楚瑜是用在軍備問題上的讓步,作為換取陳水扁認可宋楚瑜關于發展兩岸關系的一些做法。宋楚瑜曾一再聲稱要赴大陸“和談”,進行“破冰之旅”,并希望在親民黨提出的《海峽兩岸和平促進法》草案完成“方法”后,整合朝野共識推動兩岸和平。
很明顯,同屬于泛藍陣營的國親兩黨都把赴大陸方面的交流當作對付民進黨和爭取臺灣民眾支持的籌碼。所不同的是,親民黨試圖代表臺灣當局與大陸交往,而國民黨則是實施自己既定的大陸政策,凸顯其不可替代的作用。當親民黨還在與臺灣當局討價還價的時候,國民黨已經緊鑼密鼓地開始了大陸之旅。
山此看來,國親兩黨在兩岸關系問題上的競爭關系是客觀存在的。對于這種競爭,兩黨都顯得很豁達大度。對于江丙坤的大陸之行,宋楚瑜表示,國民黨派代表訪問大陸,有助于傳達臺灣人民的心聲,親民黨樂觀其成。而同民黨的態度則是,國民黨只是做國民黨該做的,沒有要和親民黨較勁之意。不過,形勢發展的結果卻是,江丙坤訪問大陸無疑將使國民黨搶得光機。
擁有先天歷史資源的閏民黨,在孫中山先生逝世80周年之際到南京中山陵謁陵,在3月29日黃花崗同志殉難日到廣州黃花崗七十二烈士墓園致祭,是天經地義的事,平常得好像他們年年都曾來過。但就在這看似平常的舉動背后,是國民黨精心布置的一石三鳥、謀求東山再起的玄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