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7日,衛生部常務副部長高強“轉正”,十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十五次會議表決通過,免去吳儀兼任的衛生部部長職務,任命高強為衛生部部長。
兩年前,SARS風暴席卷中國。就是在那個危急時刻,2003年4月20日,新華社公布了張文康和孟學農的免職,以及高強和王岐山的任命。
SASR風暴中成為新聞人物
“那是4月20日,國務院新聞辦舉行新聞發布會,當時,非典的各種信息已經通過網絡通過短信廣泛傳播,整個城市都淪落于恐懼中,都是白色的口罩”——參加這次具有歷史意義的新聞發布會的一個女記者回憶。
這位女記者趕到發布會現場,看到了國務院新聞辦事先準備好的新聞發布會參考稿,上寫:衛生部常務副部長高強……“就這么發稿嗎?”記者問國新辦的工作人員,“就這么發。”“之前高強是國務院副秘書長,和衛生工作幾乎不沾邊呀!”
在這次記者招待會上,高強第一次以衛生部黨組書記、常務副部長的身份和公眾見面。他說,“我們要求各地如實、準確、及時地把實際發生的疫情統計、報告上來,如實向社會公布,嚴禁地方隱瞞、漏報或者緩報。”
參加發布會和看到當時現場直播的人可以聽得出,他對衛生部和北京市此前工作的委婉批評。人們普遍認為,就是在高強和王岐山被任命,吳儀兼任衛生部長后,中國 SARS疫情得以有效控制。而高強也成為一個新聞人物,頻繁出現于大眾傳媒。
高強是河北鹽山人,出生于1944年 8月,畢業于中國人民大學經濟系世界經濟專業,1967年參加工作,1978年7月加入中國共產黨。曾任河北省財政廳副處長,1984年至1988年任河北省財政廳副廳長,1989年到1994年任財政部預算管理司副司長、司長。1994年至1996年任財政部預算司司長。 1996年至1998年任財政部部長助理。1998年9月任財政部副部長至2001年7月。之后任國務院副秘書長、國家科教領導小組辦公室主任。
2002年8月25日,當時的國務院總理朱镕基出訪阿爾及利亞、摩洛哥、喀麥隆、南非等國,陪同出訪人員里就有高強。2003年年初,8個省市的醫藥行業協會和15家醫藥企業向國務院呈送了《關于懇請暫緩藥品集中招標采購的緊急呼吁》,當時的國務院副秘書長高強連續三次召集有關部委對此進行專題研究。高強在給國務院領導的書面報告中說:“如果不從體制上解決醫藥不分的問題,藥價虛高和藥品購銷中的不正之風和腐敗現象是難以根治的。”2002年 7月5月上午,國家科技教育領導小組在中南海舉辦科技知識講座,邀請中國氣象局氣候變化特別顧問丁一匯教授作《氣候變化問題》的報告。朱镕基、李嵐清、錢其琛、吳邦國、溫家寶、羅干、王忠禹等國務院領導出席聽課,而講座的主持人就是由國家科教辦主任、國務院副秘書長高強。
SARS已經成為過去
當時,出身財政部副部長和國務院副秘書長的高強“臨危受命”,顯然有助于協調多個部門形成合力。而對高強來說,他不得不熟悉自己以前從不熟悉的工作,而衛生工作又是比較專業的工作,“我知道他很敬業,他很快就熟悉了一些衛生領域的名詞,并參透了它的含義。”了解他的人稱。
而對高強來說,開展有效的工作并不困難。在當時,困難的事情在于,他不得不回答記者提出的一個又一個他工作之外的問題。而他的回答被認為代表了中央政府。
4月20日的新聞發布會,外國記者對中國SARS疫情變化的追問,絲毫沒留情面。記者問,出現數字不準確的情況,是因為工作中存在一些薄弱環節和缺陷。有無有意隱瞞的情況?
高強回答,“直到目前為止,我還沒有發現哪個地方有意隱瞞疫情。”但是,他在此次發布會上也批評了衛生部工作的不足。此后,只要高強出現,他就必須回答非常“刁鉆”的問題。
今天,他的“轉正”表明,SARS已經成為過去。對于高強和整個中國衛生事業來說,無疑也是一個新的起點。
事實上,在2005年兩會期間,吳儀在黑龍江代表團發言時就委婉地提出,自己對衛生情況不熟悉,而自己現在分管的口太多,勉為其難,并暗示將辭去衛生部長一職。
兩年來,中國的衛生事業應該說頗有進步,中國開始直面艾滋病問題,艾滋病問題的嚴重程度已經公開透明地展現給世人, SARS當年,中國《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條例》出臺,兩年來,這一體制機制正得以建立,新型農村合作醫療體系正處于著力建設中。
而對于高強和他領導的衛生部來說,中國公共衛生體制正處在歷史性的轉折點上。如何整合公共衛生資源,建立一個能提供有效的公共衛生服務的新體制,并抑制市場化大潮的弊端,是其必須要做的事。
也許正是在這一背景下,高強在 2005年全國衛生工作會議上的工作報告中明確提出,“2003年非典疫情就是一個慘痛教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