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價再漲下去都不敢用機器了,只好人工耕地哦。”張維樹低著頭憨笑著對《瞭望東方周刊》記者說。
張維樹是四川來上海寶山耕種的農民,家門口種著30畝大棚蔬菜。正是中午,棚口敞開著,看得見里面綠油油的。
今年,國際原油價格一路飆升,作為國際經濟體中重要一員的中國,受此影響,成品油柴油價格也一路上漲。
農業主要用油柴油一漲,農民的機械化耕作就顯得有點奢侈;油價上漲還部分導致化肥、農藥等農業生產資料價格隨之上漲,普通農民抑或是種糧大戶都感受到了農業生產成本上漲的壓力。而海南、陜西一帶的水果,也因為運費陡然增加,影響了銷售。還有農村跑運輸早富起來的一批農民,都在這場油價上漲的大潮中受到波及。
最后,這還要影響到城市的供應和物價。
“都不敢用拖拉機了”
張維樹其實在寶山是替本地人管著蔬菜園,但是村里人還管他叫“張老板”。
9月13日中午,《瞭望東方周刊》記者碰到張的時候,他正想在菜園里摘菜回去做午飯。
“柴油現在漲得太厲害了,都不敢用拖拉機了。”更讓他郁悶的是,附近的油站現在還常常買不到柴油,要到很遠的地方才能找到油。
張維樹家里惟一一臺拖拉機,是平日里拉肥料、耕地不可或缺的幫手。一個月用油30多升。
寶山區大量的農機服務采取以村為單位組成服務隊的形式,因此漲價給服務隊帶來了很大壓力,上海寶山區羅店鎮富強村農機服務隊隊長金良,對油價的上漲感受更深切。
金良告訴《瞭望東方周刊》,和去年同期相比,這個平日里只有三個人的農機隊,因為油價上漲虧損了1000多元。
寶山區農機中心主任王永新給《瞭望東方周刊》記者提供了一份報告——《寶山區關于農用柴油上漲對農機作業影響情況的調查報告》,這份報告是在對寶山區四個村調查的基礎上寫成的。
報告顯示,柴油價格大幅上漲,致使每畝水稻生產從機耕到機收整個生產工序每畝耗油成本多出10.26元。作業四畝以下的不規則用地,耗油量基本上要翻一倍。為此,寶山區農機中心已經將該報告提交給上海市農委。
這種情況不僅在上海存在,其他農業省份也相當普遍。
陜西寶雞農民王老先生都60歲了,他告訴《瞭望東方周刊》,今年夏天的小麥都是家里人自己人工收割的。
“往年叫聯合收割機,一畝才30-40元,今年漲到60多塊一畝,家里將近六畝地,要多個100多塊。一年到頭,本來靠種地就賺不了啥錢。100多塊要頂一個月家里的柴米油鹽。”
“打算以后不種田了”
每畝水稻耗油成本多出10.26元,數字看似很小,但是在增收難的農村,它與以石油為原材料的農藥化肥等生產資料的價格不斷上升疊加起來,就不是一個小數目了。
董知東老家在安徽,他來寶山承包了110畝地,已經干了十五六年。憑著一家人的精琢細磨,收成好的時候,這百十畝地能收入兩萬元左右。
然而從去年以來,這種生活卻起了變化。
“現在樣樣漲價,估計今年只能賺一萬了。”董知東有些無奈地告訴《瞭望東方周刊》
“去年尿素是1500元一噸,今年漲到了2200元一噸。成本在不斷漲,稻子價格卻漲幅不大,前年和去年相比每100斤只漲了10元左右,今年的價格估計也不會很理想。”
江蘇省大豐市大橋鎮農民常文官是2004年全國種糧大戶,往年的情況是旱糧近千畝,一年能賺10多萬,今年的情況卻讓他有些心灰意冷。
“今年收入比往年減少了一半,除了因為今年臺風特別多之外,就是因為柴油漲價、農藥、化肥漲價造成的。”
油價上漲,運肥料和農產品的拖拉機運輸費也漲價了,從原先的每車70元漲到了每車120元。
“就因為這個,我打算以后不種田了。一是年紀大了,二是賺不了多少錢了。”常文官操著濃重的地方口音對《瞭望東方周刊》說。
“有些果子就運不出來”
趙永是陜西寶雞一個運輸戶。最近一段時間,他跑的運輸主要就是蘋果。“油價今年漲到4.2元/升,18噸從陜西到深圳價格抬到一萬元。去年一般是9000多元。油價一漲。農民的果子,有些就運不出來。客過來少了,價格一高,運費也高,蘋果在窯里壞了的都有。特別是陜北。”
因為離上海、深圳、北京等大城市路途遙遠,加之油價導致的運費上漲因素,享譽海外的陜西蘋果在這些大城市卻站不住腳。
“我賣到上海、廣州的少。路太遠,加上油費一漲,出庫價都將近兩元,到上海廣州吃蘋果人手里就要六七元,價格高得簡直不敢想。”陜西省洛川縣永鄉鄉東安宮村果農劉振峰對《瞭望東方周刊》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