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學家
(2005.10.6)
太陽照樣升起
盡管用了很長時間,現在的日本已漸漸從過去15年所經歷的赤字和通貨膨脹所帶來的經濟停滯中恢復過來。越來越多的工作機會,日益增長的工資讓經濟學家們都預言日本的經濟開始走向增長。小泉在大選中的勝利,說明了經濟改革的成功,這讓日本的政客們不再老是道歉,不再苛求別人的歡心,讓日本在內政和外交上都采取主動的態度不再是夢。
而日本的前路并不平坦,日益減少的人口和勞動力,疲軟的生產力預示著它的增長仍然遲緩,但烏龜未必跑不過更具活力的中國兔子,較高的教育程度,普遍的高技術,以及流暢的企業運作也許會讓龜兔賽跑不再只是個寓言。
瞭望新聞周刊
(2005.10.3)學習胡錦濤重要論述
學習胡錦濤同志在黨的十六大以來發表的一系列重要論述,對于深入貫徹黨的十六大和十六屆三中、四中全會精神,勝利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事業和黨的建設新的偉大工程,對于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和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具有重大現實意義。
新聞周刊(2005.10.17)摩門教
1820年的春天,14歲的約瑟夫·史密斯被上帝告知,現在的所有基督教派都偏離了耶穌真正的教義,他必須創立一個新教派傳遞上帝的福音。到現在,在這個出生于美國被公認為先知、一夫多妻者、催眠者和鼓動家的最具影響力的宗教人物誕辰200年時,摩門教已經擁有超過1200萬信徒,成為美國發展最快的教派之一。
環球(2005.10.12)“十一五”中國資本新方向
重新審視過去20多年的經濟發展模式,我們發現,中國經濟已經告別了過去一窮二白的窘境,中國土地上“富裕的種子”已經遍地發芽:我們有了燦若群星的富豪和難以計數的民間資本。在這一背景下,中國是否需要重新定位“外資”與“內資”的流向和用途呢?
朝日時代周刊(2005.10.3)20歲生子
日本女子結婚育子的年齡越來越靠后,20多歲的女職員如果生了孩子,恐怕十有八九要被辭掉。大內悅子在36歲那年生的孩子,她認為生孩子應該是人生中最優先考慮的事,等什么條件都具備了,再想生孩子的話怕是不會多么順利。現在大內已經41歲,在一家著名廣告企業任主任研究員,要是當時沒有下定決心生下孩子的話,現在也許還沒有當成母親。
時代周刊(2005.10.17)我們該有多怕禽流感
根據世界衛生組織的報告,關于流感大流行的問題已經不是會否發生而是確切的什么時候以及死幾百萬人。而根據對于1918年死亡5000萬人的大流感病毒的分析,它就是從禽流感病毒逐步轉化成為一種可以直接在人群中迅速傳播的病毒。事實上,人類時刻面臨的是遠比海嘯、颶風、地震更可怕的災難。
明鏡周刊(2005.10.10)歐美的決裂
在我那一代人,或我參與的那幾屆政府看來,歐洲和美國即便有矛盾,也是家庭內部矛盾,但是現在這一代人都不這么看了。商業周刊
(2005.10.17)ESPN帝國
盡管他接手的時候,ESPN就已經開始進入出版業、互聯網和其他媒介,但是在喬治·博登海默七年的努力下,ESPN現在已經是無處不在。
南風窗(2005.9.29)地產七寸
“5·ll”地產新政讓人們第一次見到由建設部、國家稅務總局,財政部等七部委聯合組團構成的完整版地產調控陣容,那么,“日·15央行建議”無疑是機構面向制度壟斷進行的一次標志性突進。證券市場周刊
(2005.10.1)聯想獵食國資
聲名在外的聯想,盯上了扛蘇宿遷市的國有資產。從開始盡職調查,到叩開國資大門,再到將其海外上市,前后僅一年半。將國有資產民營化,一直是冰山下的躁動。在目前國企產權改革的形式和路徑又陷爭議的背景下,聯想的舉動注定不會風平浪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