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中國股市日見窘迫。有人呼吁:“中國急需一個長牛市!”是啊,誰不想發財呢?如果有一個牛市可以持續三五年,那么辛勤勞動的中國人民可以放個長假,而且還可以賺很多錢,那該有多好!
可是財富是創造出來的,不是休息出來的。靠呼吁是不可能創造一個牛市的,靠“統一思想”、“萬眾齊心”或者“輿論支持”也是不可能創造牛市的,至少不能創造“長牛市”。
要振興中國股市,國人必須放眼長遠,強化中國股市的三大支柱,它們分別是——改善公司治理、增加披露、嚴懲壞人。
股市成長的三大支柱缺一不可,而即使這三大支柱達到了無可挑剔的理想狀態,也沒有人能保證“長牛市”。正如不能改變人的生老病死一樣,沒有人能改變股市的牛熊交替;換言之,“長牛市”是天真的烏托邦。
三大支柱中最重要的一支是改善公司治理。如果上市公司素質不高,你通過媒體宣傳,輔之以“愛國熱情”,也許可以把本身只值1元的股票推高到了5元;可是在5元的高位,手上仍然拿著這些股票的股民不是成了冤大頭嗎?
這種揠苗助長的心態非常危險。設想一下,浮躁的人們只想鼓吹售樓氣氛,而不愿花時間把樓房建好,情況會怎樣呢?或者,如果政府禁止外國汽車在中國銷售,那當然有可能把夏利汽車的價格再推高到30萬元一輛,可是大家心里明白,夏利汽車究竟值多少錢呢?
我們的有些媒體經常把這家或那家上市公司冠以“龍頭”或“航母”之美號,讓旁觀者都覺得臉紅。我們的政府就更慷慨了,每年都要頒發獎狀萬千,樹紅旗標兵無限。筆者最近去訪問一家快破產的公司,發現總經理的辦公室彩旗飄飄,而他本人多年都是市里的優秀企業家。
然而,一個殘酷的事實是,中國的好公司不多。我們企業管理水平低下,我們在市場經濟里還只是小學生。而從小學生到大學生是需要一點時間的。這就是為什么我們對股市不能太急于求成的根本原因。
要提高企業素質,政府能做的最重要的事情就是把國有企業民營化。另外,政府要減少干預。在做生意方面,我們的企業管理者都還是小學生,需要自我學習和成長,而政府官員的核心競爭力又在別的領域,所以官員們應該有自量和自制。
最近外國投資者對中國幾家電信公司、銀行以及華潤、中糧公司管理層的更換反映很差。為什么我們不能改掉把企業管理者當公務員指派的老習慣?更換總經理有沒有經過董事會?我們的董事會究竟算什么?我們自己不把它當一回事,就別指望別人把它當一回事。
政府部門多年養成了扶持重點的壞習慣。殊不知,這種對公平競爭的破壞,以及由此而來的腐敗、多重稅制、政府采購的“小灶”和資金及土地方面的傾斜,只能毒害資本市場,鼓勵企管人員走上層路線,做政治騙子,而不是花精力去做產品更新、質量提升及成本控制。這樣如何能提高企業素質呢?
中國不少企業管理者懶得彎下腰來做最艱苦、最枯燥的管理工作,而是熱衷于資產置換。可是這類小把戲在上世紀50年代的歐美就被股民們識破了,并譏笑它為“在沉船的甲板上把椅子搬來搬去”的游戲。聰明的股民不把它當回事,而不聰明的分析員和股民在摔幾次跤之后,也會變得聰明起來的。
現在再看看股市的第二大支柱——透明度。這幾年主管部門做了大量工作,但改進的余地還相當大。中國的公司多年養成的黑箱作業的惡習必須堅決打掉。一個不透明的公司只能讓股民朝最壞的方面去猜想。
再來看看股市的第三大支柱——嚴懲壞人。股市里的壞人有多種,除了公司高管的欺詐,還有大股東的偷竊,以及證券公司和基金經理之不軌。而政府當局對壞人的手軟,就是對良民的殘酷;對行將倒閉的券商的接管,也是對壞人的獎賞和縱容,因為其他證券公司不用擔心,只管胡作非為,反正倒閉了有人接管。
最后,股民們不要推卸責任。股市里懶漢越多,壞人就越猖狂。有多少個股民實地考察過藍田股份或者銀廣夏的業務情況?多少人參加股東大會并行使了股民的權力?你想偷懶又想賺快錢,能怪誰?
總而言之,股市好壞的根本在于上市公司的質量。不要怪外國人或“漢奸”不安好心的唱空;好東西是說不壞的,壞東西也是說不好的。好公司與壞公司在上市集資方面有同等的權利,只是好公司有好公司的價錢,而壞公司有壞公司的價錢。害怕有人拋空,不準有人唱空,實際上就已經顯示了心虛,承認了我們的A股市場太貴。
作者為UBS(亞洲)董事總經理、中國研究聯席主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