烏茲別克斯坦騷亂根源
全國經濟狀況已非常嚴峻,人民生活困苦
5月中旬迄今烏茲別克斯坦發生的多起騷亂事件引發的一系列嚴重后果,尚未完全顯現出來。
烏現任總統卡里莫夫自1991年烏獨立以來一直執政,并積極尋求美國政府的支持,使烏成為美國在中亞地區防御伊斯蘭極端勢力的重要堡壘?!?11”事件后,烏甚至允許美國借用其空軍基地,打擊阿富汗塔利班武裝。
卡里莫夫將烏國內頻發的暴力事件統統歸咎于伊斯蘭極端勢力所為。但在把注意力集中于反恐斗爭之余,他并未意識到,導致烏國內很多騷亂事件的直接原因還是人民生活困苦,烏國內的經濟狀況已經非常嚴峻。烏抗議群眾的目標十分明確地指向卡里莫夫本人,要求他辭職。
烏政壇缺少像格魯吉亞的薩卡什維利或烏克蘭的尤先科那樣一位廣受支持的改革派領袖。即使卡里莫夫本人最終被迫下野,國家權力不過是在現有當權派內部的一次再分配;對經濟改革而言,似乎仍無希望。
英國《經濟學人》2005年5月17日
朝核危機韓美立場分歧
韓國民眾不滿美國在朝鮮半島事務上的專斷
朝鮮最近宣布,已經完成從5兆瓦試驗型核反應堆中取出8000根廢燃料棒的工作,所回收燃料棒中含有的钚原料足夠制造六到八枚核武器。
美國對此高度警惕,發出警告懷疑朝鮮在秘密進行核武器試驗。韓國外長也在電視采訪中表示:“朝鮮半島局勢惡化,我們十分擔憂?!?/p>
但實際上,多數韓國民眾對朝鮮半島的這種緊張狀態并無任何擔憂。他們認為,朝鮮只是想在國際事務中謀求一個與美國抗衡的地位,根本無意進攻韓國。這種“樂觀情緒”使得華府和漢城的政治家們處境尷尬,他們很難達成一個解決朝核危機的共同外交立場。
韓國公布的一項民意測驗顯示,將近半數韓國人表示,如果美國在沒有征得韓國同意的情況下擅自對朝鮮宣戰,他們將站在朝鮮一方。韓國民眾不滿美國以往在朝鮮半島事務上的專斷,希望韓國領導人能夠采取一種有利于韓朝永久和平、更加獨立的外交立場。
美國《時代》周刊2005年5月16日
東南亞基建潮投資浩大
基建項目的多數預算,主要依靠發債和IMF、世界銀行的支持。
今年1月,印尼公布了一項1450億美元的五年計劃,以改進本國的基礎設施建設。計劃的第一個階段將于今年下半年全面展開,預算225億美元,涉及91個建設項目,其中包括兩個火電廠和雅加達機場的擴建,以及一項耗資14億美元的輸油管建設。馬來西亞今年4月也通過了包括修建新地鐵、磁懸浮列車及跨海公路等共計590億美元的基礎設施建設項目預算。
據估計,僅2005年,東南亞國家將支出約300億美元用于新建基礎設施。這些基建項目的多數預算主要依靠發債和IMF、世界銀行的支持。印尼及馬來西亞均鼓勵政府養老基金參與投資。印尼還考慮通過立法,允許私人公司參與建設、管理高速公路和電廠。此類法規在馬來西亞和泰國已獲通過。
有報道稱,未來五年內,整個亞洲地區將投資1萬億美元于道路、發電、供水和電信基礎設施的建設。
美國《商業周刊》2005年5月3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