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曾是美國舊金山人氣最旺的年輕歌手,他的聲音被稱為“美國浪漫之聲”。全加州的女孩子都渴望能見他一面,為此,甚至可以不惜任何代價。然而,歌迷們卻從未見過他的廬山真面目——甚至連照片也沒有看到過。
他4歲的時候,曾堅信自己會成為偉大的鋼琴家。整個童年他都在演奏各種經典曲目。十幾歲時他不得不面對冷酷的現實。當時,三餐穩定的音樂人都是有商業頭腦的人,而且他們多數都在搞流行音樂。無奈,年輕人放棄了古典音樂,去舊金山KFRC流行樂電臺申請做樂手。
電臺主管也承認,前來應聘的18歲少年彈得一手好琴。可惜鋼琴手的空缺已經有人補上了,他們還缺一個歌手。
“唱過歌嗎?”電臺主管問。少年靦腆地說,自己在唱詩班里當過男高音。
“那就唱一首吧。”
他照辦了。嗓音甜美動人、音域寬闊、節奏完美,讓在場的人聽得如夢如醉。
“周一來上班吧!”時光飛逝,很快,KFRC電臺收到很多歌迷們熱情洋溢的信———全是寫給他這個新來的民謠歌手的。老板看出商機,大力宣傳。不久,18歲的男高音成了大紅大紫的“美國浪漫之聲”。他就是默文·格里芬。
歌迷的來信越來越多,聽過他的歌的女孩子們,似乎都愛上了這個聲音,寫信求電臺給她們寄一張歌手的簽名照。
然而,照片是萬萬不能給的,他很清楚為什么。那樣會使他尷尬,更會使歌迷失望。電臺老板顯然也想到了這個問題,從一開始就謝絕外界采訪,把他藏得密不透風。他金色的歌聲注定永遠要做電波的囚徒——如果不是有一天,一個女歌迷讓他的“秘密”大白天下。
她是他的千萬個崇拜者中的一個,她想方設法混進電臺辦公樓。女歌迷攔住一名工作人員問路,這人恰恰就是他。別誤會,接下來發生的不是愛情故事。年輕人滿面通紅地嘟囔了幾句,正準備溜走。剛巧,有個不知內情的同事迎面走過,叫出了他的名字。女歌迷驚呆了,隨即放聲大笑———“美國浪漫之聲”竟然是體重足有230多斤的肥胖癥患者。
電臺老板聽說此事后,大為惱火,準備請律師控告那個女歌迷。多虧年輕人婉言相勸,上告一事才不了了之。然而那肆無忌憚的嘲笑聲,卻久久回蕩在年輕人耳邊。他知道,要想事業更上一層樓,就必須鍛煉減肥。經過艱苦的訓練和嚴格的節食,一個健康、挺拔的年輕人出現在觀眾面前。很快,人們發現他的表演才能遠勝于唱歌。36年后,很多歌迷早已忘記了“美國浪漫之聲”,但默文·格里芬的電視節目卻盡人皆知。
格里芬對待嘲笑的態度值得敬佩。他選擇了反擊,但對象不是嘲笑他的人,而是被人嘲笑的缺點。如果格里芬當年被侮辱和嘲諷打垮,今天的大明星也許就只是個過氣的歌手、一個默默無聞的電臺職員、一個躲在電波后,永不敢面對世人的膽小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