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靜蕾是在嚴厲的家教中長大的,因其芳雅似蘭的氣質(zhì),剛剛出道便奪得了中國影壇“玉女派”掌門人封號。從單純的電影表演,到自編自導自演電影,徐靜蕾一路走來風平浪靜,從20歲到30歲,她“于無聲處”完成了一個女人脫胎換骨的蛻變。
在嚴厲的家教下長大
徐靜蕾在極其嚴格的家教氛圍中長大的,再加上天生就比較膽小,使得她從小的夢想就與一般人不同?!靶r候,我爸爸特別厲害,那時我最大的理想就是能想干嘛就干嘛,沒人管我。”
由于爸爸、媽媽工作非常忙,徐靜蕾的童年是和奶奶一起度過的,“我覺得奶奶是世界上和我最親的人,每次爸爸批評我,奶奶都會護著我,我覺得在奶奶身邊特別容易找到安全感,有種很溫暖的感覺?!?/p>
徐靜蕾的父親應該算是學前教育堅定的踐行者,讀了不少有關學前教育的書之后,他開始全面系統(tǒng)地教育女兒,認字、寫字、背書、算術……可想而知徐靜蕾的幼年其實并不好過,絕大部分時間都用來完成爸爸安排的任務。
六歲的時候,徐靜蕾就被父親逼著去少年宮書法班學習。每天都要交很多的練字作業(yè),那時的徐靜蕾幾乎把每天下午的五點看成了她的“世界末日”?!叭绻麑懽滞瓿刹涣说脑?,爸爸不管多晚都要把我叫起來,所以小時候我最怕爸爸了。”
徐靜蕾第一部自導自演的電影《我和爸爸》選擇了親情題材,可是片中的“爸爸”葉大鷹的性格卻跟現(xiàn)實中徐靜蕾的父親截然相反,“電影幫我實現(xiàn)了一個現(xiàn)實生活中不可實現(xiàn)的夢想,我的父親過去對我太嚴格了,所以有點兒羨慕寬容的父親。”
到如今才女已煉成,徐靜蕾自己也承認,“如果說我的審美能力和分寸感還不錯的話,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小時候爸爸的培養(yǎng)。”
徐爸爸講述“我和女兒”
她正在外頭玩兒的高興呢,老遠的看見我下班回家,嚇得她撒腿就往家跑。
女兒的名字里有“靜”字,取安靜、平靜之意。因為我們這代人經(jīng)歷了太多的坎坷挫折,希望徐靜蕾這一生能過得平靜,安寧,順利。和大多數(shù)家長一樣,我自己身上沒有實現(xiàn)的理想,就會自然而然的轉(zhuǎn)移到下一代身上。為了把孩子教育好,我專門去圖書館里找關于早期教育的書,但是受時代影響,當時最新的書也是四五十年代的作品。我記得一個日本人木村久治(音)1916年寫的一本書里提到過“早期教育決定人的一生”的觀點,就是越早開發(fā),孩子的能力越強。
她在兩三歲的時候已經(jīng)開始認字、寫字。我為她認字做了幾千個卡片,開始是用鉛筆寫,后來用毛筆字。其實寫字還只是她學前生活的一部分,小學前她的數(shù)學就是三年級的水平了,還背古文、古詩。
我讓她把字寫好的想法很簡單,因為那時候還沒有恢復高考的消息,對她寫字并沒有什么遠大理想,只是各個單位都需要寫字好的人,女孩子寫一手好字能找份不錯的工作。她寫字我也不閑著,每天中午花一個鐘頭的時間畫米字格,開始用手畫,后來找了個專門的尺子比著畫,后來還是嫌慢,找了一個我們工廠淘汰的舊油印機,我弄回家來修修,用磙子油印。
她確實是被按著頭練字,小孩子寫毛筆字自然覺得枯燥,為了少寫點兒,也干了些投機取巧的事,幾天前寫的也拿來充數(shù),假裝完成當天的任務。徐靜蕾那時對我的感覺是很怕的。有時候她正在外頭玩兒的高興呢,老遠的看見我下班回家,嚇得她撒腿就往家跑,假裝用功寫大字的樣子給我看。
背古文也是她最打憷的功課。翦伯贊說過,要想把文章寫好,就背《古文觀止》。徐靜蕾古文背了不少,我每天叫著她散步,路上順便檢查她當天背的文章。為了培養(yǎng)她的興趣,只要北京有美術展覽,我就騎自行車馱著她去看,光中國美術館就不知道跑了多少趟。
課外的學習要抓緊,課內(nèi)的學習更不能放松。她班里哪個同學的學習好,我就得跟孩子家長聊聊,也不管人家愿不愿意就沖到人家家里,討教教育孩子的經(jīng)驗。
我心想,“什么六十三呀,十三?!?/p>
因為她的毛筆字還鬧出過笑話。我原來做廣告制作,在做室外廣告的時候需要請人給大廈題字,“某某大廈”、“某某中心”。請名人題字需要花很多錢,客戶當然希望少花錢也能把事辦好,正好我閨女的字不就是現(xiàn)成的嗎。我把她寫的字送過去,對方的一個業(yè)務員還說:“寫這字的人得五十多歲了?!蹦莻€說:“不,我看得六十三了?!蔽倚南耄笆裁戳?,十三。”后來她導演的兩部電影里,片頭的字都是她自己寫的。雖然長大以后每次讓她寫字,她都非常不情愿。這次《一個陌生女人的來信》在日本做后期剪輯,我也去了。制作組急著要做片頭和海報的片名,印刷體和片子上世紀四五十年代的風格很不相符,日本人的書法又很難被中國人的欣賞習慣接受,徐靜蕾只好硬著頭皮:“拿紙筆來!”
我們家的姑娘能讓人放心了
盡管小時候被逼著學習,但是徐靜蕾對新鮮事物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并沒有泯滅。學習繪畫就是她自己的選擇。高中的時候她開始主動要求學畫畫兒,背著畫夾子走東串西,看景寫生,找老師上課。這孩子還有點兒人緣,幾十個人一個班,老師偏偏給她一個人“開小灶”。也正是那個時候,她有了獨闖社會的經(jīng)歷,不發(fā)憷,膽子大,后來她在完全沒有經(jīng)過專業(yè)培訓和指導的情況下能夠考上北京電影學院,也得益于那會兒的歷練。她開始自己主動要求學習,就說明這孩子長大了,知道上進了,所以在后來她報考北京電影學院的時候我并沒反對,我知道我們家姑娘能讓人放心了。
蒙準了一道題
徐靜蕾考大學的志向本來是想專攻美術,在找老師托朋友看作品的過程中,結(jié)識了不少中央戲劇學院的朋友。有一次她拿著報考美院的作品去中戲之后回家,剛出中戲的大門就被人叫住了,那人是香港的一個導演,問徐靜蕾:“你想不想演電影???”徐靜蕾連想都沒想過,她想:“拍電影跟自己完全不搭界,我又不認識你。”就拒絕了。結(jié)果人家又把她叫住,說“我就是看中你了,你把家長叫來,這角色就是你的了?!彼菚r還是個十八九歲的學生呢,自己拿不了主意。就這樣我被叫去北京電影學院。我看了劇組的情況,還挺正規(guī),我對徐靜蕾說:“想拍你就拍吧?!迸耐赀@部戲,劇組的人告訴她,你現(xiàn)在演的還是個配角,將來上了電影學院,你就能當主角!
于是她背著我報考了北京電影學院,直到她通過了一試之后我才知道。也不知她是哪兒來的本事,反正三次專業(yè)考試全都通過了。到了面試這一關,她也沒學過什么文藝理論,問我說:“爸,你說我復習點兒什么好呢?”我知道中國的表演尊崇前蘇聯(lián)的斯坦尼斯拉夫斯基體系,那時候家里的雜書也很多,翻出一本《文藝大百科》來,里面有一小段關于斯坦尼體系的解釋。第二天果然就考中了這道題!北電的老師還覺得奇怪,這小孩怎么對文藝理論這么熟悉?其實她是頭天晚上剛背完,當然熟悉了。蒙準了一道題,可是還有一道題是準備不了的。這就要看她的造化了,問題是:怎么看待當時社會上很多人下海經(jīng)商的現(xiàn)象。這個問題十分滿分,最后她拿了九分的高分。
在我們家人看來,她演得最好的還是《愛情麻辣燙》
讓觀眾廣泛的認識她是從一部電影和一部電視劇開始的,《愛情麻辣燙》和《將愛情進行到底》。那時候港臺地區(qū)的青春偶像劇已經(jīng)非常火爆了,而內(nèi)地的這種電視劇還很空缺。徐靜蕾曾經(jīng)在家里說過這樣的話:“我覺得這樣的戲肯定能火!”指的就是《將愛情進行到底》。不過在我們家人看來,她演得最好的還是《愛情麻辣燙》。所謂的氣質(zhì)和內(nèi)涵在當時確實有不少學生喜歡她。她演的林雨青一句臺詞也沒有,要演出感覺來比較難,我們家里人說“這個演得最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