悠悠歲月,斗轉星移,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勝利已經過去60年了。60年前,不可一世的日本軍國主義在中國人民和世界各國人民同仇敵愾的共同打擊下,遭到徹底的失敗。抗日戰爭的勝利不僅是中國人民的勝利,也是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勝利。這場戰爭的勝利,雖然奠定了戰后國際形勢的基本格局,獲得較長時間的和平局面,但這場慘絕人寰的戰爭帶給人類的空前浩劫是永遠不會從人們的記憶中抹去的。
中國抗日戰爭是東方反法西斯的主要戰場,極大地推動了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的進程。中國人民在這場戰爭中付出了最大的犧牲,做出了巨大的貢獻。以“九一八”事變為起點的中國抗日戰爭,揭開了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序幕;以“七七”事變為起點的中國全面抗戰,開辟了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第一個戰場,中國是世界上最早拿起武器抗擊法西斯的國家,也是最晚結束這場戰爭的國家。在這場戰爭中,中國死傷人數高達3500余萬,經濟損失達6000億美元,牽制和消耗了三分之二以上的日本軍力,承擔了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重大戰略責任,使日軍無力與德軍相呼應,減輕了盟軍的壓力,有效地支持了世界反法西斯其他主要戰場,這對歐洲和亞洲其他地區的反法西斯戰爭的勝利起了戰略配合的重要作用,極大地推動了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的進程。中國的抗日戰爭具有重大的世界影響和國際意義。
中國共產黨是抗日戰爭的中流砥柱。在中國共產黨的倡導和推動下,以國共兩黨合作為基礎,全中國人民不分民族,不論信仰;不分黨派,不論階層,結成了最廣泛的抗日統一戰線,中華民族團結一致,浴血奮戰,徹底粉碎了日本侵略者妄圖侵占中國、稱霸亞洲的狂妄野心。在這場波瀾壯闊的全民族戰爭中,中國共產黨起到了中流砥柱的作用。
抗日戰爭鑄就的愛國主義、團結自強等精神,是我們民族最珍貴的精神財富。在這場全民族氣壯山河的戰爭中,中國人民上下一心、不怕犧牲、奮勇拼搏、共同抗敵,與日本侵略者進行了長達14年之久的殊死搏斗,極大地教育和鍛煉了中國人民,以鮮血和生命鑄就了不畏強暴、舍身救國、同仇敵愾、不屈不撓的“拼搏、奉獻、團結、自強”的精神。正如毛澤東主席所說:“這個戰爭促進中國人民的覺悟和團結的程度,是近百年來中國人民的一切偉大的斗爭沒有一次比得上的。”這一切,不僅是我們民族最可貴的精神財富,而且也是我們民族實現偉大復興的力量源泉。
牢記歷史,以史為鑒,防范歷史悲劇的重演。在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勝利60周年的今天,我們重新審視對這場戰爭的認識,防范歷史悲劇的重演,更具有特別重要的意義。曾經雙手沾滿中國人民鮮血的日本軍國主義政權雖然早已覆滅,但軍國主義思想并未根除。半個多世紀以來,日本右翼和新老軍國主義分子,一直不甘心失敗,他們非但不能正視歷史,深刻反省歷史的錯誤,甚至掩飾和美化自己的侵略罪行,把自己打扮成一個受害者。中國古語云:“君子改過,小人飾非;改過終悟,飾非終迷;終悟福至,終迷禍歸。”只有正視自己的過錯,深刻反思,勇于承擔戰爭罪責,才能真正從中吸取歷史教訓;只有痛改前非,才能獲得國際社會的寬容與尊重。在這方面,德國做出了表率,得到國際社會的諒解和稱贊,它也就“終悟福至”。反視日本,它不但篡改歷史,粉飾罪責,為軍國主義翻案,而且,還美化侵略戰爭,參拜靖國神社,為戰爭罪犯招魂。這種飾非諉過的行為,不僅不能取信于中國和亞洲有關鄰國,嚴重傷害這些受害國家人民的感情,而且,也惡化了日本同這些國家的政治關系。日本要想成為“正常國家”,要想改善和發展同鄰國的關系,要想在國際事務中發揮更大的作用,就必須改弦更張,“以史為鑒”,正視自己的戰爭罪責。只有如此,才能真正得到亞洲國家的諒解,才是本國人民和世界人民之福,否則,那就會“終迷禍歸”了。